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材料力学 相图与相变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 金属学 陶瓷学 高分子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纳米材料相关记录82条 . 查询时间(0.197 秒)
2023年2月27日下午,国际竹藤中心马千里博士做客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精工讲坛,以“非木材纤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为主题与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会议由李强教授主持。
周峻,西安大学新型储能与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能源装置及材料;纳尺度绝缘材料电热耦合特性研究;高分子绝缘复合材料界面特性研究;特高压绝缘子残余应力模拟与检测。
许鑫,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储能与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聘研究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刘鹏,华中科技大学纳米材料多相催化实验室副教授,研究领域及兴趣:多功能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环境友好催化过程的开发;替代热催化的高效可见光催化有机合成;能源和环境催化中协同催化作用的构建,包括绿色氧化、生物质转化、环境污染物的消除等;金属-载体协同催化作用机制的揭示。
主要从事生物质纳米材料方向的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生物质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及其在智能传感、环境吸附、高效阻燃、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方面的高值化利用研究。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企业横向项目8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
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艳锋课题组及其合作者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铁自插层结构的新型硒化铁纳米材料,通过调控铁插层的比例,获得了具有室温铁磁特性的二维硒化铁材料,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Adv. Mater.,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7276)。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团队系统阐述了纳米材料与技术用于农业化学品递释的应用与产业化趋势,为纳米技术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与刘晶研究员课题组在脂质体包覆的氮掺杂钛基纳米材料酶活性增强用于肿瘤治疗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Titanium Nitride Nanozyme for pH-Responsive and Irradiation Enhanced Cascade Catalytic Tumor Therapy”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
我国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望改观!记者18日从福州大学获悉,该校杨黄浩教授、陈秋水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一类高性能的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并成功研发了新型柔性X射线成像技术,使常规的单反相机和手机等也能拍摄X光片。这一原创性成果18日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在线发表。据介绍,传统X射线影像设备难以对曲面及不规则目标物的三维X射线成像,...
表界面结构是决定纳米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以负载型催化材料为例,金属颗粒与氧化物载体之间形成的界面在许多重要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如何调控这一活性界面,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挑战。金属颗粒在负载过程中与基底形成的界面具有随机性,负载完成以后目前也缺乏有效手段对界面进行“精修”,这使得精确调控颗粒与氧化物间的活性催化界面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为加强纳米材料科学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发展,2020年8月5日晚上,重庆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Nano Materials Science》(简称NMS)与纳米人路漫研究院联合推出“纳米材料科学论坛”第2期。由于疫情原因,本次论坛仍采用腾讯会议及直播方式举行,由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NMS主编吕坚院士主持,NMS副主编、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畅研究员,NMS编委、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和生物...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研究员课题组、多伦多大学EdwardSargent教授团队开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最近,国际著名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8年影响因子15.621,)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万万研究员科研团队的综述文章“Toxico-Metabolomics of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Adv. Funct. Mat...
场发射冷阴极作电子源的真空电子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无辐射抗干扰、功耗低和工作温度区间宽等特点,有望实现器件频率和功率的突破以及整体性能的提升。场发射冷阴极作为真空微电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器件的整体性能。冷阴极材料的选择、制备及场发射性能对冷电子源真空器件的性能和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其他材料相比,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场发射性能。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材料与物理生物学研究部钟超教授课题组利用前沿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了一种经过基因编程改造的智能细菌。该细菌能响应环境比如光和小分子,并能像经过高精度编程的计算机程序一样,按人为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工作。在这项研究中,经基因编程的细菌,能够时空可控地对溶液中的无机纳米材料进行动态自组装。近日,该研究成果以“Programming Cells for Dynamic Assembly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