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放射医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病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统计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基础医学 临床研究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0.719 秒)
2023年4月23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任务(2022YFC2703400)“显性单基因遗传病无创产前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启动会在成都顺利召开,来自全国产前诊断领域的17家医疗机构8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此次启动会。
2022年6月30日,2022上海生物统计论坛(SBF)第二季度会议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协作网络会议正式召开。本次论坛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70周年院庆主题系列活动之一,在“利用真实世界证据为决策提供信息:机遇与挑战Empowering Decision-making with RW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这一主题下,聚焦开辟中国真实世界的原...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被认为是既是器官特异性又是全身性的疾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误攻击了自身的细胞和组织,全世界大约有8%-10%的人口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如小分子和抗体药物)有助于减缓疾病进展及减少残疾的发生,但均存在较严重的副作用,且无法真正逆转疾病的表现。因此,寻找新的创新治疗方法和药物分子是目前转化医学研究的首要目标。
为促进学科发展及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肠道微生态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科交叉及融合,由重庆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道微生态学组承办的“2020西南肠道微生态基础与临床研究论坛”定于2020年12月5日在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肠道微生态基础及临床科研最新进展做专题报告,分享肠道微生态研究的经验及成果。
2020年10月29日,由华东理工大学李洪林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和李佳课题组共同自主研发的1类口服降糖新药马来酸博格列汀片(开发代号:HL012MA),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获准开展临床研究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部获悉,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近日专门印发通知,推动新冠肺炎治疗“老药新用”临床研究的规范开展和成果应用。
探究低强度电刺激耳屏迷走神经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5年 5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 120例阵发性和持续性AF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例,观察组给予耳屏迷走神经刺激(VNS),对照组给予乙胺碘呋酮口服,分别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观察刺激 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心率变异(HR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
2019年11月15-16日,由省医学会主办,省医学会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分会和齐鲁医院承办的2019年山东省医学会首次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齐鲁医院党委书记侯俊平、省医学会秘书长张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分会主任委员、齐鲁医院保健科/老年医学科副主任邢艳秋主持开幕式。
探讨柴胡桂枝汤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中重度抑郁症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30例。单药组采用文拉法辛治疗,联合组采用柴胡桂枝汤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时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
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兼有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上以全身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伊布替尼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BTK信号通路,来达到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运动的调节。全文就伊布替尼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进展作一分析。
为促进学科发展及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肠道微生态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科交叉及融合,由重庆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肠道微生态学组及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共同主办的“2019西南肠道微生态基础与临床研究高峰论坛”定于2019年11月23日在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肠道微生态基础及临床科研最新进展做专题报告,分享肠道微生态研究的经验及成果。
今年秋天,18位患有莱伯氏先天性黑朦10型的美国盲人将接受一种新型疗法的临床试验。引人注目的是,这款叫做EDIT-101的治疗方案,是一种由Editas Medicine和Allergan两家公司开发的基因编辑疗法。
探讨改良摄影体位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X线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床旁标准前后位X线摄影(对照组)51例,左侧躯体向右倾斜10°~30°(改良组)50例,统计分析2组间摄影图像质量,观察2组PICC显示情况。
近年来,随着对免疫检查点逐渐深入的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针对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以及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探究未加压直接法对下肢静脉CT成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怀疑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30~80岁,平均(63.5±13.5)岁。其中50例行踝部加压(对照组),50例未行踝部加压(实验组),随后行静脉CT成像扫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