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麝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494 秒)
本发明提供一种林麝中草药舔砖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舔砖包括:蒲公英、陈皮、杜仲、山楂、淫羊藿、白木香、茯苓、勾儿茶、松针、野苜蓿、板蓝根。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粉碎后充分混合为糊状物质,并将糊状物质放于成型机中压制成型,将成型后的中草药舔砖放于阴凉通风处,待其完全硬化后,贮存备用即可。本发明制备的中草药舔砖采用中草药制备,无化学残留物,同时具有天然绿色的特点,使用本发明制作的中草药舔砖能有效降低林麝断奶...
“静美佛坪、熊猫家园”。2022年5月13日,秦岭深处的佛坪县举行“佛坪县林麝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陈怡平,陕西省科学院科技处副处长谭家海,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所长常罡,党委书记、副所长王晓卫, 纪委书记、副所长李秋娟和副所长王艳等,以及动物所出席揭牌仪式活动。佛坪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晴主持揭牌仪式。
广西林业部门2021年8月23日介绍,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近日整理红外相机监测资料时,收集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珍稀动物林麝活动视频。去年以来,林麝的身影多次出现在广西境内自然保护区。
本试验旨在研究野生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瘤胃、小肠和大肠微生物组成和抗生素抗性基因。采集野生林麝消化道3个区段(瘤胃、小肠和大肠)的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常规物种注释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3个区段共有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瘤胃中主要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月形单胞菌...
从自然保护区学院获悉,胡德夫教授团队近十年来致力于林麝的保护生物学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近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8年,课题组在国际知名生物学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生物学二区 IF:4.019)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分别为李依蒙同学为第一作者的“Comparison Between the Fecal Bacterial Microbiota of Healthy...
旨在克隆和表达林麝IL-1β,为其用于林麝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从林麝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IL-1β(Interleukin-1β)基因。将IL-1β成熟肽编码序列连接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序列分析表明,林麝IL-1β开放阅读框(ORF)长801 bp,编码266个氨基酸,且在反刍动物中高度保守。IPTG诱导林麝IL-1β...
利用改进的磁珠富集法从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基因组中分离到10个新的(AC)n重复微卫星座位,并分析其在24个林麝个体(取样于中国四川金凤山群体)中的多态性。其中,5个位点在24个林麝个体中具有4—13个等位基因,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429—0.957和0.587—0.9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是0.730。表明这5个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可以用于林麝遗传...
林麝饲养和活体取香       活体取香  饲养  麝香       < 2008/12/15
雄麝腹下香囊分泌物—麝香,是名贵中药材,又是制造高档香料的工业原料,需求量在日益增大。近年来,野麝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麝香供应严重紧缺, 变野麝为家养,实现麝的人工驯养和活体取香是国内外一直探讨的技术问题。 四川省马尔康獐麝场经过25年的试验,成功地研究出“野外活捕,圈舍饲养繁殖, 人工活体取香”的技术。对林麝生态习性进行调查,改进野外活捕方法,使捕麝成活率 由40%提高到56%。采用“大圈小群配种...
林麝饲养和活体取香       活体取香  饲养  麝香       < 2008/10/28
雄麝腹下香囊分泌物—麝香,是名贵中药材,又是制造高档香料的工业原料,需求量在日益增大。近年来,野麝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麝香供应严重紧缺, 变野麝为家养,实现麝的人工驯养和活体取香是国内外一直探讨的技术问题。 四川省马尔康獐麝场经过25年的试验,成功地研究出“野外活捕,圈舍饲养繁殖, 人工活体取香”的技术。对林麝生态习性进行调查,改进野外活捕方法,使捕麝成活率 由40%提高到56%。采用“大圈小群配种...
秦岭西麓林麝种群恢复的研究       种群恢复       < 2008/9/27
 麝是我国珍稀药用保护动物,我国在西部退耕还林实践中,如何恢复原有的珍贵自然资源(包括麝资源)将是一个有关我国受破坏生态环境恢复的重大问题。该项目通过对秦岭西麓林麝种群的恢复生态学研究,揭示该地区在植物群落恢复过程中,动物群落同步恢复的变化规律,提出恢复当地重要动物资源特别是麝资源的生态恢复策略。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不可能完全恢复原有的动植物群落,必定受到人为和变化了的环境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建立对...
林麝幼仔的躺卧时间随周龄而减少(R = 01870, P <0101) , 运动时间则相反(R = 01906,P < 0105)。7 周龄后幼麝采食青料的时间明显延长。蹭尾行为和上树行为是林麝的特有行为, 4周龄始出现, 蹭尾行为发生在母仔之间, 可能在母幼通讯中起重要作用, 而幼麝的上树行为是一种戏耍行为。 
圈养林麝母幼关系的初步研究     林麝  母幼关系  隐蔽者       < 2007/12/24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 moshiferus 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臣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系时间/幼麝活动总时间随周龄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4周龄前,幼麝躺卧居多。母麝以叫声主动联系幼麝。5周龄开始幼麝独立程度逐渐提高。听觉和视觉通讯是母幼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
应用初始量50毫克,间一日递增25毫克肌注丙酸睾丸酮诱导雄麝产生第二次泌香,其泌香反应发生亭这91% ,平均可增产磨香76.91% 诱导后对次年自然泌香节律无影响,且能使次年自然泌香量增加26.9%以上。
对饲养在上海崇明岛东平林场的林麝种群特征以及1998~2000 年间该种群所出生的74 只幼麝存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林麝种群中能繁殖的个体占51.1 % , 种群数量逐渐增长。种群存活率曲线呈C 型,说明林麝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麝时期。从不同年龄段性比变化来看, 初生幼麝的性比接近1∶1 , 由于雌幼麝比雄幼麝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P < 0.05) , 进入亚成体以后雄性比例逐渐下降,...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为满足哺乳期能量需要, 母麝有以下行为适应: 增加摄食时间; 提高摄食效率; 减少运动以降低能耗。随幼麝周龄增长, 哺乳时间(Y = 18.757- 1.872X , R = 0.827, P < 0.01)、警戒时间(Y = 46.399- 3.427X , R =0.947, P < 0.001)、舔肛时间(Y = 12.013- 1.9...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