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荔枝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0.106 秒)
本发明公开了荔枝MADS?box转录因子LcMADS1及其在抑制植物器官脱落中的应用。本发明克隆得到荔枝LcMADS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834bp,编码277个氨基酸,将所述基因异源超表达于拟南芥野生型后,植株花器官的脱落明显受到抑制,甚至当果荚干枯开裂时花器官仍未脱落,表明荔枝LcMADS1转录因子可能具有抑制植物器官脱落的功能。本发明通过调控荔枝LcMADS1基因的表达可获得抑制植物器官的株...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特有的植物类群,东非地区具有数量较多的“弧形山脉”,此地区至少有 800 种维管束植物为东非特有,且乔木约占10%。特有的植物类群不仅使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孑遗生态系统,也保留了物种的进化历史,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东非特有植物类群的分布范围受到威胁。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分布范围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许多具有较高灭绝风险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及原始栖息地,东非特有的植物类群由于...
2019年9月17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张丹丹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安全高效的荔枝防腐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高效的荔枝防腐方法。它包括:a、选择晴天采收、八至九成熟、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荔枝果实;b、将荔枝果实置于保鲜剂中浸泡5-15 min,所述的保鲜剂含有丙酸,其浓度为质量百分数0.01%-1%、4-己基间苯二酚,其浓度为质量百分数0.01%-0.5%、柠檬酸...
近日,我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李建国研究员课题组与生科院吴鸿教授团队合作,在植物学国际主流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实验植物学期刊)(IF5Y=6.044,https://doi.org/10.1093/jxb/erz276)在线发表了题为“Two cellulases involved in litchi fruit a...
为探讨AP番荔枝正造果后熟过程中多糖代谢与果实软化和釆后开裂的关系, 本研究以AP番荔枝正造果为试材, 用乙烯利、1-MCP、高锰酸钾处理采后果实, 测定淀粉、可溶性糖、蔗糖等糖类含量以及果皮和果肉中果胶含量和细胞壁代谢相关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 分析果实多糖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 乙烯利处理抑制了原果胶的合成, 促进了原果胶向可溶性果胶的转...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中心植物结构与发育课题组博士邵云云在研究员徐凤霞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对分布于泰国的番荔枝科19属的49种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1)皂帽花属(Dasymaschalon)、假鹰爪属(Desmos)和亚洲尖花藤属(Friesodielsia)都具有无孔、刺状花粉,这一花粉形态在三属中是十分稳定的,说明这三个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一结果与最新的分子研究结果一致。...
荔枝科(Annonaceae)是一个物种丰富的泛热带被子植物科,约2500种乔木、灌木和藤本,是低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对该科类群在经典分类学及分子系统学等诸多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该科还存在不少分类学问题亟待澄清。暗罗属(Polyalthia Blume)是番荔枝科(Annonaceae)野独活族(tribe Miliuseae)第一大属,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地区。李...
荔枝科(Annonaceae)是一个物种丰富的泛热带被子植物科,约2500种乔木、灌木和藤本,是低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对该科类群在经典分类学及分子系统学等诸多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该科还存在不少分类学问题亟待澄清。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是中国岭南地区、东南亚、印度和尼泊尔一带广泛分布的重要果树害虫。该虫以幼虫钻蛀取食荔枝和龙眼的果实、嫩梢、花穗,隐蔽性强,防治困难,加上防治措施不当,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该虫迅速成为这两种优质名果的最主要害虫。本文整理近30年荔枝蒂蛀虫的研究报道,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触角感器及嗅觉机制,人工饲养技术,以及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荔枝蒂...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科研人员联合在中缅边境云南省盈江县考察时,发现了番荔枝科(Annonaceae)暗罗属植物新种,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盈江暗罗(Polyalthia yingjiangensis Y. H. Tan & B. Xue sp. nov.)该新种外轮花瓣明显短于内轮花瓣,以及长达5.5cm的细长花梗(如图所示)是区别于暗...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制备cinnamtannin B1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荔枝核和荔枝壳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然而,目前关于荔枝叶活性成分的研究极为有限,相关活性物质组成仍有待研究。此次研究人员从荔枝叶中制备分离得到大量cinnamtannin B1,其产率为51~196毫克/千克(纯度为85%~95%)。
2015年11月19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张丹丹、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新型荔枝防腐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410153816.8)。 果实在采后由于自身的呼吸将会继续老化,因此研究一种通过细胞赋活剂强化荔枝细胞内部活力以抑制果实采后衰老的保鲜手段势在必行,这是一种新型的、市场迫切需要的保鲜方法。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吴萍、魏孝义等科研人员完成的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研究有助于抗肿瘤。据介绍,番荔枝内酯成分是番荔枝科植物特有的一类天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不仅抗肿瘤活性强,其中Bullatacin和Squamocin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分别是Taxol的300倍和80倍,而且作用机理新颖、对MDR肿瘤有效,曾被认为是“明日抗癌之星”。但国际上针对该类化合物的新...
2015年4月27日获悉,由华南植物园吴萍、魏孝义等科研人员完成的“番荔枝内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210040071.5)。番荔枝内酯成分是番荔枝科植物特有的一类天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不仅抗肿瘤活性强,其中Bullatacin和Squamocin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分别是Taxol的300和80倍,而且作用机理新颖、对MDR肿瘤有效,曾被认为是“明日抗癌...
研究了荔枝果肉中苯丙氨酸解氨酶(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酶学特性。荔枝PAL动力学曲线并不遵循米氏方程,其最适底物浓度为2 mmol/L。在硼砂-硼酸缓冲液中,荔枝PAL的最适反应p H为8.7。PAL不耐酸碱,尤其不耐酸。荔枝PAL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高于75℃则易于钝化,具有较强的耐热性。L-酪氨酸和L-半胱氨酸对荔枝PAL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