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冷涡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冷涡是中纬度地区常见的季节内天气尺度系统,目前大部分对冷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夏季降水的影响上,然而冷涡对冬季局地的极寒天气爆发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东北亚地区是冷涡频繁活动的地区,但是该地区冷涡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其它环流系统的配合,尤其是在冬季的极寒天气中,冷涡的产生通常与上下游阻塞系统的发展和移动有关。
2021年6月15日,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东北冷涡预报预测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研讨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东北冷涡机理、演变规律及其影响研究,促进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气象业务能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副局长宇如聪,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勇出席会议。
2021年4月9日,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2021年工作会议以远程视频形式圆满召开。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蒋大凯、科技预报处负责人、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团队负责人出席会议。
2020年9月18日,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由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房一禾申报的科研项目《初夏东北冷涡活动路径分类及其气候影响》获得2021-2023年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该项目为沈阳区域气候中心首个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近日,东北冷涡研究开放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该实验室重点对造成东北区域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强对流等复杂灾害性天气的东北冷涡系统,以及导致东北地区暴雨、暴雪、干旱、低温、雾-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东北区域中高纬多圈层气候系统等典型天气系统进行研发,旨在提高东北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业务水平,加强东北地区防灾减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为东北全方位振兴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
东北冷涡环流是北半球切断低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以春末夏初时段最为活跃。东北冷涡活动的异常可造成我国东北地区的洪涝灾害(例如,1991和1998年夏季松花江和嫩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低温冷害事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东北冷涡活动的“气候效应”也为国内外学者所揭示,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采用ERA-Interim气象分析资料、云顶亮温TBB资料、Cloudsat云雷达资料、降雨量资料等,对2009年6月10日至12日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冷涡天气过程进行研究,重现了该冷涡的精细三维结构和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冷涡发生前,东北亚地区处于南北双槽结构之间,随后北槽向赤道发展切断后形成东北冷涡.南槽背景的冷涡热力结构特殊,强冷空气集中在涡内西北象限,暖湿空气在东北象限,南部为相对中性空气,该配...
运用 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 2010年 6月 17日和2005年5月31日2次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2次冷涡天气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涡强对流天气落区均位于冷涡中心 4~7个纬度的西南象限;当正涡度柱倾斜度越大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运动越强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冷涡东南象限500hPa、850hPa...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07年7月8日至12日的东北冷涡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天气尺度背景场可知, 在对流层中高层出现干侵入过程, 干空气主要来源于我国内蒙古西部和东北冷涡的西北部, 随着东北冷涡一起呈涡旋状运动, 在对流层中层的干侵入更加明显; 东北冷涡的东部为水汽通量辐合区, 说明此处水汽丰沛, 该处的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相汇, 有利于降水的生成。通过分析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地面和对流层中下层的风场...
2006年7月19—24日,东北地区出现一次明显的冷涡发展导致强降水的过程.对这次东北冷涡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表明,该东北冷涡的维持和发展与冷涡东部阻塞高压的建立与消亡有关.本文根据500 hPa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将东北冷涡发生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借助调和-余弦谱展开方法,对东北冷涡各阶段850 hPa水平风和水汽通量进行无辐散和无旋转分量分解,分析各阶段无旋转风动能和无辐散风动能之间的能量转化...
利用2003年7月7—8日NCEP/NCAR资料和地面高空常规探测资料,利用客观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东北冷涡积层混合云系形成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这一冷涡天气系统是由北部和南部两个低压系统组成,而且均比较深厚,有明显低温区配合。东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南部的低压系统影响。该系统有气旋性环流配合,在气旋中心区、气流辐合区和气旋东南侧西南气流中均存在相对湿度高于80%的湿度区。湿度区中含有湿度高于90%的区...
利用CDAS-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应用Penn State/NCAR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MM5V3-7,成功模拟出2005年7月9—12日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连续雷雨过程,重点分析了7月9日造成沈阳及周边地区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个连续发展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中尺度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涡总是以水平旋转的中高层的干冷空气堆作为其结构特点。在冷涡的东南侧高空干冷堆...
利用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辽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2008年5月东北冷涡异常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5月东北冷涡活动较比历年明显偏多;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在50°—180°E范围内为典型的“Ω”阻塞高压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与贝加尔湖之间的高压脊明显偏强;高度脊加强或维持时,在高度脊后西南方有暖平流输送,高度脊减弱阶段,在高度脊后西北方向有强冷平流输送;东北冷涡频繁活...
利用事后划定目标区和对比区的非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008年5月10~11日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能合理选择出对比区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可以评价出单次增雨作业的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东北冷涡具有很大的增雨潜力,把握好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作业方式可以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从深对流发展必须满足的对流层低层有足够强的湿层、层结不稳定和足够强的触发机制出发,对2002年7月11~15日由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连续强风暴生成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暖湿条件是冷涡强对流预报的关键,强大的冷涡由于冷性层结深厚难以诱发强的对流性天气,而其分裂的次涡度中心或弱的冷性低涡配合低层暖湿气流常常产生突发性强对流性天气;强的风垂直切变引发的斜压不稳定和垂直运动是强对流触发和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