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昆虫相关记录1750条 . 查询时间(0.185 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样品消毒清洗装置,包括漏斗状清洗本体,漏斗状清洗本体包括斗状清洗部,清洗部底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斗状清洗部的下部固定有下部多孔板;所述斗状清洗部上部盖设有上部多孔板;上部多孔板的中部固定有把手。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昆虫清洗时有效防止昆虫浮起,导致背部清洗不干净,还可以有效防止昆虫清洗或夹取过程中逃逸。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4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其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2000年成立的重庆市蚕桑学重点实验室及2005年成立的教育部家蚕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黄路生院士、实验室主任为代方银教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鳞翅目昆虫饲养及生测装置,其结构包括饲养盒和生测装置构成的正立方体,所述饲养盒是由盖板、侧板和底板构成,所述饲养盒底板上具有凹槽,侧板可以插入凹槽,盖板可以自由取下,所述生测装置是由凹槽底板、插板和内板构成,所述凹槽底板的四边和中间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凹槽,凹槽可以插入插板和内板,所述插板是梳子形结构,内板可以插入插板。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饲养盒可用来饲养幼虫,生测装置可用来...
本发明涉及乙蒜素在去除蚜虫的污染性昆虫中的应用,具体为,将所述乙蒜素配制成乙蒜素的水溶液,对染有蚜虫及污染性昆虫的叶片、植物或植物的茎和叶进行浸泡或喷雾。本发明首次提出利用蚜虫和污染性昆虫对乙蒜素的敏感性不同实现蚜虫和污染性昆虫的分离,这种方法可快速去除蓟马、烟粉虱或寄生蜂等昆虫污染,对于蚜虫的纯化和扩繁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刺吸电位(EPG)技术的小型昆虫银胶固定方法,本发明属于昆虫电生理应用领域。针对在EPG应用过程中小型昆虫较难固定的难题,本发明首先设计了双层冻存盒装置对供试昆虫进行预处理使其保持静止状态;然后设计了不同直径的金丝绕线柱阵以制作适用于不同昆虫种类的粘虫圈;最后将粘虫圈浸入可溶性导电银胶以形成银胶薄膜,进而增大银胶与昆虫背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快速、牢固地将供试昆虫与金丝粘连。本发...
本年度昆虫分子生态学团队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3项),合计科研经费400余万元。目前,本团队承担在研项目40多项,在校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本年度,团队成员在SCI 期刊发表一区论文24篇;新增授权专利2项。团队在桔小实蝇抗药性演化和寄主挥发物诱导的产卵行为的分子机制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夏季脚步临近,一种污染物的水平可能会升高,那就是臭氧。它不仅是一种温室气体,甚至会影响昆虫找到合适的配偶。
第二届中国昆虫学领域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昆虫学会十一届二次全国理事长、秘书长、分支机构工作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2024年3月21日,记者从浙江台州学院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浙江发现两个昆虫新物种:四环斑摇蚊和黑足斑摇蚊。该成果由台州学院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刊发在国际昆虫学研究期刊《Insects》上。
为什么多种多样的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群落中稳定共存?这是生态学研究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尤其是当这些物种对资源有类似需求的时候。熊蜂属昆虫是北半球最重要的传粉资源,几乎专一性依赖花报酬作为食物完成生活史,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应用价值。我国是熊蜂属昆虫全球多样性中心,在西南山地地区,十余种熊蜂以极高的丰度在同一个群落中稳定共存非常常见。它们在共同利用花资源时如何避免过度竞争而实现稳定共存是一个悬而未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微生物组学及应用研究组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助理研究员岗位人员1名。
近期,白明团队分别联合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lfried Vogler团队、韩国首尔大学Seunghwan Lee教授、安徽师范大学聂瑞娥团队等,创制一种基于新型近光式昆虫灯诱器(Portable Funnel Light Trap,PFLT),为夜间昆虫多样性定量监测提供新方案;以SITE-100秦岭样地鞘翅目叶甲科昆虫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学证据,揭示位于古北区与东洋区交界处的秦岭昆虫群落...
近年来,国际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鞘翅目:象甲科)入侵我国山东烟台、威海、青岛、泰安等地,造成大量日本黑松受害。长林小蠹由于个体较小,各发育阶段,特别是卵(图1a)、幼虫(图1b)和蛹(图1c),较难通过外部形态进行准确识别,不利于早期监测与预警,阻碍了外来入侵种早发现、早处置的应急管理工作,因而,迫切需要研发适用于各发育阶段的检测鉴定技术,以满足外...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田铃团队、食品学院副教授胡文锋团队、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意大利因苏布里亚大学共同在腐生性资源昆虫黑水虻耐寒选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对黑水虻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并进行了定向选育及其肠道优势菌群等的挖掘。相关成果发表于《废物管理》。
2024年2月2日,《科学》(Science)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范敏锐研究组与浙江大学郭江涛、徐浩新、苏楠楠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ugar perception by Drosophila gustatory receptors的研究论文,解析了首个昆虫味觉受体——糖类受体的高分辨率结构,阐明了昆虫甜味受体识别单糖(果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