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科学家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2.09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基因组学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团队提出DNA数字存储纠错新算法,成功突破了冗余对纠错能力的限制,将大幅提升DNA存储纠错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兼木耳类产业分会会长、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姚方杰率领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食用菌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研究,秉承“由基础研究入手、从根本破解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思路,开展以黑木耳为主、长白山珍稀菌为特色的食用菌“芯片”(种质资源)表型到基因组的系统攻关研究。近年,团队开启黑木耳功能性品种选育研究,对不同黑木耳种质资源的营养、活性成分等重要品质...
2022年4月12日,Research.com网站公布了第1版Top Plant Science and Agronomy Scientists in China(中国植物科学与农学顶尖科学家排名),共有111名学者入选。福建农林大学共有3位教授入选,分别是资源与环境学院廖红、陈立松教授,农学院曾任森教授,入选数在入围该榜单的29所高校中位列第8。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研究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解除酶底物抑制的代谢工程策略,构建了高效异源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细胞工厂。该研究为在细胞工厂消除底物抑制生产高价值化合物研究提供参考。该论文被杂志社评选为生物技术与方法领域“50篇优秀论文”之一。
2021年12月16-18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作物学会、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及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2021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在海南三亚举办。会议聚集了中外院士、高校校长、省级以上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跨国企业和国内种业领军企业负责人等嘉宾。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所长焦庆清、农业模型创新团队科研骨干参会。大会以“聚焦种业科技创新 牢筑现代农业根基”为主题,设立8个主要议题,同期举办多个主...
2021年10月3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与科学家面对面”品牌教育活动,2021年活动以“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邀请了包括科研院所、高校、自然教育机构在内的13家单位共计3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受到中国新闻网、新民晚报、上观视频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作为唯一连续受邀的科普团队,第四次参加了该活动。
2021年7月5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左进华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Donald Grierson教授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团队、美国康奈尔大学(USDA-ARS)李莉教授团队联合在农林科学Q1区TOP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forbid Technology(IF5-year: 5.821)在线发表了题为UV-C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2019年启动的“杰科专项”执行期已过半,为更好地了解专项执行情况,2021年6月16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组织召开杰出科学家培育专项中期考评会。会上,8位入选者围绕科研进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团队建设及管理、科研产出、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的5位院外专家,及李成贵院长、王之岭副院长、科研处负责人就入选者如何更好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2021年2月2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家禽中心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与国家蛋鸡体系上海试验站团队联合举行2020年年终总结会暨十四五规划交流会,会议由国家家禽中心副主任姚俊峰主持。本次会议采用现场与网络结合的方式。国家家禽中心主任杨长锁研究员全面总结了国家蛋鸡体系蛋鸡遗传评估岗位团队2020年工作,阐述了当前蛋鸡、肉鸽等家禽产业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团队的发展规划;团队成员对自...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结合遗传学和营养学研究策略,深入解析了鸡饲料报酬性状和营养代谢效率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和分子基础,为研发肉鸡饲料报酬性状改良新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团队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农业政策忽视了“农业关联生物多样性”,即忽视了生活在农业生产系统内部和周边的各种生物,进而提出中国需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该成果3月28日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上。研究人员建议,应将广义的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我国的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政策当中,开展更为广泛、细致的农田生物多样...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遥感创新团队提出了基于雷达遥感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新模型,实现了区域作物叶面积指数的高精度获取。该模型为通过主动微波获取区域作物叶面积指数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实现全天时、全天候且不受大气、云雨等条件影响的作物参数定量获取和作物生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农业、生态以及气候变化等研究必需的高精度作物参数获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环境遥感...
2019年10月26至27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连续第3年受邀参加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第四届“与科学家面对面”活动。此次活动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主办,共邀请了来自14家科研单位的26位青年科研人员,为公众带来科普饕餮大餐。2019年的“与科学家面对面”活动依托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背景,设计年度特约主题“新科学,新生活”。项目启动仪式上,我所副研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与管理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我国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发现状、应用经验,探讨了发展前景、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昆虫学年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林敏课题组首次阐明了新型非编码RNA NfiS参与氧化胁迫逆境适应的生物学功能。该研究为揭示固氮微生物的逆境胁迫适应机制和固氮酶氧保护机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增强非生物逆境条件下根际联合固氮效率,实现节肥增产增效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菌学杂志(Journal of Bacteriolog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