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科学总论 结构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646 秒)
2024年3月4日,精密测量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及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发展了SKKKP B焦点延伸震相探测核幔边界超低速区的新方法,揭示了全球核幔边界大尺度高速异常区域内存在中小尺度超低速区,为超低速区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相关研究成果3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上。
经过国际多个科研团队的通力合作,今年7月23日Science连续刊发了三篇文章(Khan et al., 2021; Knapmeyer-Endrun et al., 2021; Stahler et al., 2021),逐一揭秘火星壳、火星幔和火星核的神秘面纱,人们终于第一次“看到”包括火核在内的火星内部结构,对火星内部的物质组成也有了新的认识。
2021年7月15日-26日,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遥感团队倪文俭研究员带队,联合中国林科院资信所、北京林业大学、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开展了广西野外森林三维结构调查。克服了36°C - 37°C的酷暑,数百米高差的复杂地形和天气多变等不利因素,在150公里长、85公里宽范围内的11个采样区域开展了50架次的无人机飞行作业,获取地面分辨率约为0.1m的航摄影像1.1万余景,覆盖范围约50平方...
中国东北地区松辽盆地北缘及其东西两翼发育众多的第四纪板内火山,包括长白山火山、龙岗火山、镜泊湖火山、阿巴嘎火山、哈拉哈火山、五大连池火山、诺敏河火山等。这些年轻板内火山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是涉及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推进解决与板块深俯冲相关重大地球科学问题的关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忠庆课题组王文忠博士与合作者研究发现,下地幔最大的低速异常体可能起源于地球早期岩浆海演化。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这将对理解地球深部结构、层圈相互作用和内部挥发分的迁移与作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吴忠庆课题组与教授孙道远以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倪四道合作,发现俯冲至下地幔的洋壳物质具有明显不同于周围地幔的波速和密度,且波速和密度异常依赖于深度,能够很好地解释地震学观测到的下地幔小尺度散射体和大尺度高速异常体,表明俯冲洋壳是地球深部物质不均一性的重要来源。该研究以Velocity and density characteri...
2019年10月26-30日,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协办,来自地球科学领域的1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地球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第七章 地球的结构
基于云南省糯扎渡水库台网17个台站所记录到的2009年11月至2014年9月期间的5 247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以及波形互相关得到的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糯扎渡水库库区蓄水前和蓄水后2011年11月30日至2012年12月31日及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这3个阶段的震源参数和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糯扎渡水库蓄水后,水库库区地震的发...
了解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对获得郯城大地震的发震原因有重要的作用。在距离该震中20km远的南侧位置,布置了1条大地电磁剖面。剖面长度约50km,由17个测点组成,点距平均3km。观测采用十字形布极,测量时间为20h。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高斯-牛顿反演理论对TE+TM模式数据进行反演,获得了剖面地壳范围内的电性结构。分析认为:剖面域郯庐断裂带由5条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依次编...
在低场核磁共振(NMR)岩心分析过程中,注意到碳酸盐岩的弛豫时间(T2)分布有时存在如下异常:束缚水状态下,T2分布中的短弛豫较饱水状态下更为突出。为了弄清该现象的机理,首先梳理了NMR在多孔介质领域应用的基本理论,然后选取伊拉克一油田上白垩统不同物性类型的碳酸盐岩进行离心实验,并将碳酸盐岩的物性、孔隙结构同其T2分布(包括饱水状态和束缚水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T2截止值法和谱系数法在表征孔隙...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吴忠庆等合作研究发现,下地幔矿物中铁的自旋转变会导致地幔中部的纵波波速对温度变化不敏感,从而解释了多个地震层析成像观测到的不寻常波速结构的成因,为利用自旋转变效应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打开了一扇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科学》杂志的“特选栏目”也介绍了该工作。
球面壳体结构是一种风敏感性大跨度屋面结构形式。该文基于这类刚性模型的风洞试验,通过高频电子压力扫描系统测量出高度不同的四种壳体的风压分布规律。考虑雷诺数效应、高跨比、风场类型三个因素,对比球面壳体结构的气动力特性,包括中央子午线上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脉动风压系数分布以及整个球壳表面的风压特性。该文为相应球面壳体结构抗风设计中风荷载的确定提供参考。
近日,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IGMA天气组刘朝旭、冯学尚、郭建鹏和叶煜东团队合作,利用Cluster卫星观测数据,发现亚暴期间多个连续小尺度等离子体团,进而采用数值方法对这些小尺度等离子体团的形成和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 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胶北地体和蚌埠地区的中生代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U-Pb年龄分布. 继承锆石主要为三叠纪和新元古代U-Pb年龄, 它们不仅在U-Pb年龄上而且在Hf-O同位素组成上与苏鲁造山带变质岩的锆石相同, 说明它们来源于俯冲的扬子陆块陆壳. 一些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具有低的δ18O和相对较高且变化大的εHf(t)值, 落在三叠纪和新元古代继承锆石的δ18O和εHf(t)组成范围内,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