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语言 甲骨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105 秒)
2022年10月18日,为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会计学+甲骨学’交叉学科座谈会”在成枫楼5楼502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张惟捷教授、管理学院刘潇肖副教授、熊枫副教授、刘馨茗副教授、申屠李融助理教授、郭睿助理教授、李胜难助理教授、何源助理教授以及博士生等1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刘峰教...
甲骨学百余年传承发展     甲骨学  古文字研究  百余年  发展       < 2021/8/11
甲骨学是以甲骨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甲骨学限于研究甲骨文本身;广义甲骨学则以甲骨刻辞为载体论述历史文化,是一门专门性学科。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具有一定体系的文字,距今约3400年,122年前甲骨文被发现,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千余年。然而,由于其历时久远,难以辨识,需长期专心探究,方能知其一二,因此,甲骨学及甲骨文研究一度几成“绝学”。百余年来甲骨学研究的历史和现...
甲骨缀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使碎片经过拼接,变为完整或较为完整的卜辞,成为可利用的珍贵史料。甲骨缀合研究的持续深入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需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一门学科必须有新材料不断涌现,才能使其永葆生机。甲骨新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源于甲骨出土,二是源于甲骨缀合。今年适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我们要更深刻认知甲骨缀合的意义。
穿越三千年的历史,甲骨文的发展仿若星辰,照亮了我们与殷商展开对话的一幕幕瞬间。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宝藏,展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精神脉络;代代绵延,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赓续,滋养了写在中华基因中的文化气质底蕴。“一片甲骨惊天下”。作为中国已知的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蕴含着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也奠定了汉字方块形态和发展框架。120年间,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在新...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在甲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和鞭策,要认真落实贺信精神,为甲骨文的考释研究、人才培养、活化推广贡献力量。
2019年是殷墟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甲骨文的讲话精神,推动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甲骨学研究,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筹备有关纪念活动,其中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承担编纂纪念图册的重大委托项目(项目批准号YWZ-J011)。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在有关单位与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纪念册已由商务印书馆于10月正式出版,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
2019年10月12日,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骨学大辞典”开题报告会在郑州大学综合楼第五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黄天树教授,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西南大学喻遂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河南大学王蕴智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季旭昇教授到会对该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论证指导。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宋镇豪研究员、复旦大学刘钊教授、浙江大学曹锦炎教授、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到会。郑州大学...
甲骨卜辞“疋”地考     甲骨文    湑水  城洋铜器群       < 2013/6/20
甲骨卜辞有个地名“疋”。通过甲骨文材料、传世文献资料、出土器物综合分析, “疋”的地望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东部的城固、洋县一带,其核心区域在湑水河下游两岸的平原地带。“城洋铜器群”可能是古“疋国”的文化遗物。
著名甲骨学家雷焕章神父(Jean Lefeuvre, SJ )于2010年9月24日晚 9时31分在台湾新店耕莘医院逝世,享年88岁。
萧楠著《甲骨学论文集》于2010年7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甲骨拼合集》出版(图)     甲骨拼合集  出版       < 2010/9/9
黄天树教授主编的《甲骨拼合集》于2010年8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史语所购藏甲骨集》已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该书收录史语所早年购藏的全部甲骨338版,彩色照片、拓片、摹本、释文并陈,多数材料为第一次发表。全书A4开数174页,定价新台币800元。
商周金文习见一个研究者一般释为“ ”的字,殷墟甲骨文中也颇为多见。[1]此字最繁之形可严格隶定作 “ ”,其声符部分 “ ”也曾单独出现。[2]“ ”字的省变之形很多,隶定下来有“ ”、“ ”、“ ”、“ ”、“ ”和“ ”多种异体,其中的“丬”又或讹作“凡”形,“肉”或讹作“舟”形等。下面分别举出一些代表形体。
下面再来看进一步将 “ ”、“ ”一系字与 “ ”一系字联系起来的两个中间环节。 将前举“ ”、“ ”和“ ”诸形结合起来看,可以合理推测其最繁的完整形体应当作“ ”。而在1981年陕西长安县沣东花园村墓葬(M15)出土的西周前期金文中,正有 “ ”字,作如下之形:
约在两年多以前,我将自己对 “ ”、“ ”等字改释为“肆”的意见提出,向裘锡圭先生请教。裘先生指示我,“ ”当与甲骨金文 “ / ”、“ ”和跟“ ”有关诸字联系起来考虑。按此提示考察有关资料后,我认为裘先生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下面就分别叙述。先说金文中的“叠”、“ ”和“ ”诸字,其形如下: 叔山父簋“叠”(7.3797~3801) 齐萦姬盘 “ ”(16.10147) 、 苏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