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广播与电视 >>> 广播电视史 广播电视理论 广播电视业务 广播电视播音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学 广播与电视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广播与电视 纪录片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118 秒)
2020年12月24日,四川大学“纪录片与大文学”专题研讨会于我校江安校区文科楼举行。会议由我院以及我校凉山扶贫报告文学课题组主办。我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院长李怡教授、我校社科处处长傅其林教授、我校宣传部教育电视台台长蔚钰、我校扶贫办副主任魏忠、学院副院长操慧教授、侯洪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阿库乌雾教授,著名作家蒋蓝、马平,以及凉山扶贫报告文学课题组的徐新建教授、梁昭副教授、邱...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年12月15日在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幕式上披露,国家将大力支持纪录片创作和传播,并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精品。“纪录片作为‘时代影像志’,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播价值,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高建民说,总局日前发布首批“十四五”重点纪录片选题规划,接下来将对选题规划不断优化调整,动态管理...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近日发布的《关于支持北京纪录片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京九条”)提出,将从机制创新、管理引导、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九条措施,大力推动纪录片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21日,“纪录片与口述史的文献价值——《口述国图》研讨会”在中华世纪坛举行。该活动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北京纪实影像周组委会、国家图书馆影视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承办。第四届北京纪实影像周以“记录·美好生活”为主题,探索纪实影像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挖掘纪录片作为影音文献的重要价值。国家图书馆在北京纪实影像周的支持下,策划并举办《口述国图》展映和研讨会。...
日前,由上海市委外宣办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SMG版权资产中心暨上海音像资料馆承办的“中国视听档案资源共享交流平台”上线仪式暨“视听档案的文化传播价值”主题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办。来自上海市外办、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负责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浙江大学等学者,企业行业代表等共同参会。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王荔教授、中意学院余宙老师应邀参加活动,并赠予我校领衔创作的《龙泉青瓷》《双城问道》以...
2019年12月2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电视学院支持,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明德楼1400平米4K高清演播馆举行,来自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机关,各级媒体、纪录片行业机构和制作人代表等近千名嘉宾参会,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出席颁奖盛典并为评委会大奖颁奖。典礼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宁主持。本届“...
长沙学院影视配音课件 电视纪录片解说。
华中科技大学电视专题与专栏课件第四章 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为了促使本国纪录片产业快速、良性发展,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纪录片产业拓宽投资渠道、形成销售网络、稳定市场回报、健全产业链条、规范监管行为、培养受众方面都有重要、积极的意义。中国当前也迫切需要来自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中国纪录片产业注入一针强心剂,为产业化的形成和良性运营提供坚实的支点。认真研究国外纪录片扶持政策,可以获得一些先进经验和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人类社会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态危机,在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今天,人们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从2007年以来,中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生态类纪录片。这一系列作品的出现践行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回应了全球保护生态的呼吁。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影视发展具有显著的差异,所以中国的生态类纪录片在创作理念、题材开掘、叙事态度、创作手法上呈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性...
纪录片有两大支柱——影像和广泛意义上的声音。无声时代的纪录片是不完整的,因为缺乏声音,它的记录功能被大打折扣,从而导致表现力不强。声音元素包括解说词、音乐、同期声等,在电视纪录片中最有纪实意义的声音是现场同期声。同期声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与画面同步记录下来的和事件相关的人物语言与现场音响。在电视纪录片里,我们把来源于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口头语言称为同期语言,把与事件相关的动作音响、自然音响、环境音响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制作日益成熟,逐渐与国际接轨,并打入国际市场。但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依然较少,纪录片仅占中国电视节目海外发行销售份额的15%左右。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国际化运作,才能开拓国际市场呢?笔者对此进行了粗浅探析,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回顾中国大型的纪录片,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从万人空巷收看的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20年后的荧屏巨献《再说长江》;从雄伟壮烈的《点击黄河》到温婉多情的《西湖》;从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江南》到直击当下现实的《大三峡》、《水问》,从异域纪录片《海洋》在中国热映到中国第一部梳理海洋文化的《走向海洋》诞生,以水为主题的纪录片不胜枚举。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也称专题片,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是运用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反映客观世界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电视节目形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的热播,电视纪录片开始成为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节目体裁,这也促使了电视人勇于探索纪录片的制作。
中国纪录片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短暂辉煌后,在90年代逐步跌入低谷,究其原因,缺乏人本理念和人文关怀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纪录片与人本理念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促使当代中国纪录片重新找回人文精神,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