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总论 恢复相关记录78条 . 查询时间(0.269 秒)
麻冬梅,1978年生,草原生态与高效草牧业方向青年首席。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植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栽培与利用。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自治区农发办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现主持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牧草育种课题1项、自治区重点研发课题2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3部,参编...
王 磊,1980年生,生态系统耦合与优化调控方向青年首席。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监测与智能决策研究。实验室技术总负责人。入选宁夏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建立了国家陆地观测卫星遥感产品宁夏真实性检验站,搭建了宁夏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与智能决策平台。获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Remote Sensing》《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
2021年8月24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林业生态研究室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Land Degradation forbid Development(IF=4.977)发表了题为“Impacts of nitrogen enrichment on vegetation growth dynamics are regulated forbid grassland degradation stat...
2021年8月3日,“烟花”台风对本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抓好农业生产抗灾和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最大程度减轻农业受灾损失,上海市绿叶菜产业技术体系与园艺所积极落实市农业农村委“关于切实做好本市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要求,成立台风灾后恢复生产指导组。由绿叶菜体系首席专家朱为民研究员担任组长,绿叶菜体系和园艺所联合郊区试验站共18位专家赴九个涉农区及光明集团25家合作社开展我市台风“烟花”受灾...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员团队以黔桂喀斯特典型水热梯度样带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工程实施15年后人工恢复(耕地退耕造林)和自然恢复(耕地退耕植被自然再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和成熟林为参照(图1),分析了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2020年1月03日,农学院宋喜悦教授团队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Genetic Locus Rfk1 for Wheat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egilops kotschyiCytoplasm”的研究文章。...
2020年6月10日,由东北地理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项目2019年度总结暨2020年度工作计划研讨会召开。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以及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东北师范...
松嫩平原比邻科尔沁沙地,由于风蚀等作用形成沙丘-草甸交错相间的分布格局。高处的沙丘地区已被开垦为农田或种植树木,低处形成了盐碱化草甸,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作用,草甸发生次生盐碱化,形成大量裸斑。这种坨甸交错分布格局,为将沙丘上的风沙土搬运到盐碱地上用来恢复盐碱化草地植被奠定了物质基础。“沙压碱,赛金板”已经形成共识,相关科学对此也作出了理论解释。但是,沙土覆盖厚度或混入比例、土壤理化性质...
沼泽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垦殖活动造成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丧失。为加强湿地保护,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湿地面积。我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支持启动了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在黑龙江、吉林、辽...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利用中科院构建的ChinaCover土地覆被数据集,探讨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1990-2010年间土地覆被类型转化情况,并利用美国NASA发布的MODIS遥感产品,分析了该区2000年以来植被、生态系统和环境背景信息的变化情况。该研究首次从土地覆被变化、植被生态参量变化、环境背景参量变化三个维度,报道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退化与恢复...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西南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氮固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氮素是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性元素之一,剧烈的人类活动会引起土地退化并导致土壤氮素的分解和流失。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是受耕作活动干扰的生态脆弱带,围绕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但前期研究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初期主要受氮素限制...
2018年5月18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黄富研究员课题组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省种子站、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抗优质超级稻恢复系雅恢2115的创制与应用”成果进行第三方评价。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正处级调研员蒋敏,学校校长郑有良、科技处处长曾维忠、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固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减少土壤碳固持,加速温室气体排放。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碳固持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和环境因子对土壤碳固持影响的综合研究较为缺乏。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最大面积的连片贫困区域,是非地带性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研究员王克林团队在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恢复评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严重。围绕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国家先后在喀斯特地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截止2015年底,该地区整合...
2017年10月6日-19日,东北地理所何兴元所长一行,对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湿地进行野外考察。此行先后对密西西比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十余处重要湿地分布区和典型湿地恢复地进行现场调查,针对密西西比河流域湿地管理、退化湿地的恢复策略、修复工程措施、管理运行模式等与美国陆军工程团、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和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组织召开了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