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黄颡鱼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016 秒)
实验采用RT-PCR和RACE克隆fzd2、fzd3a、fzd4和fzd10基因,其cDNA全长分别为2 176、3 243、2 509和3 021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1 652、2 084、1 649和2 161 bp,编码551、695、550和58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显示,4种基因十分保守,黄颡鱼与斑点叉尾鮰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显示,4种基因的mRNA在脑、脾...
为了探讨不同主养模式池塘养殖期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原位观测装置,分析了2013年4—10 月主养草鱼和主养黄颡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结果发现:①在养殖初期,各种形态氮磷在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主要表现为从上覆水向沉积物的沉积,养殖中后期,由于温度升高以及池塘沉积物中营养...
本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肠道免疫、抗氧化和其它功能指标、组织结构的影响及添加精氨酸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新鲜鱼油(FF):氧化鱼油(OF)按照(w/w)2.5:0、1.5:1.0和0.5:2.0配制3种饲料(FF,OF1,OF2),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48%精氨酸(Arg)盐酸盐配制3种精氨酸饲料(FFA,OFA1,OFA...
以孵化4天(4dph)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鱼为对象, 通过 15d的养殖实验,探讨养殖箱颜色对其存活、生长和鱼体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鱼养殖在5种不同颜色(深蓝、黑色、亮绿、白色和褐色)的养殖箱中,以新鲜孵化的卤虫投喂。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养殖缸的背景颜色显著影响(P<0.05)了黄颡鱼仔稚鱼的存活和生长。养殖在深蓝色和黑色背景养殖箱中的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最高;在...
为探讨不同水系中间黄颡鱼 (Pelteobagrus intermedius) 的形态差异及地理分化问题,采用形态学方法, 测量12个水系中间黄颡鱼150尾样本的18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58.918%,并可将这12个水系的群体分为3簇。华南沿海地区西部诸独立入海小水系中的中间黄颡鱼群体与海南岛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与西江干流群体的相似性。防城港地区3条直接...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江黄颡鱼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生殖嵴生成和性腺分化,并且探讨在不同温度培育下性腺分化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日龄仔鱼PGCs位于鱼体中肠背方的脏壁中胚层中;5日龄时,PGCs迁移到背方的腹膜上皮;8日龄时,生殖嵴形成;14日龄时,原始性腺形成;23日龄时,性腺开始分化。从孵化后的第10天开始,分别用(20±0.5)、(24±1.0自然水温、对照组)、(30±0.5)和(3...
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生物体的抗胁迫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采用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技术,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克隆到一种组成型热休克蛋白(HSC70)基因及其cDNA。该cDNA全长2245bp,包括5′非编码区82bp,3′非编码区225bp,开放阅读框(ORF) 1938bp,编码645个氨基酸组成...
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用养殖污水伊乐藻轮叶黑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材料 建立封闭型(非换水)和交换型(定期换水)的两种鱼草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及对鱼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作为实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两种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交换型水体中DO 值8.0, NH4-N 0.34,COD 18mg/L,悬浮物12mg/L,夏花...
用扫描电镜对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成熟精、卵及授精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观察。成熟精子为鞭毛型形态,全长为11.2 ~12.4 μm,头部直径1.1 ~1.3 μm,鞭毛长10.0 ~11.3 μm。成熟的黄颡鱼卵呈圆形,具单一受精孔,卵膜上以受精孔为中心分布有无数辐射状沟嵴。授精前,受精孔暴露在外面;2 s时,受精孔被纤维状物质覆盖,之后大量精子很快黏附在覆盖物...
采用Giemas染色、C-带、Ag-NORs、荧光染色和复制带显带的技术对黄颡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颡鱼只有部分的染色体呈现阳性C-带, 可分为三类, 其中NORs区是染色最深、染色面积最大的区域, 为深染居间C-带。其Ag-NORs位于m5q末端。CMA3染色显示 NORs区呈现出明亮的荧光。中复制染色体上着丝粒区、端粒区和居间区浅染。发现核仁缢痕、深染居间C-带、Ag-NORs、C...
测定了黄颡鱼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体高、尾柄高、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尾柄长、腹鳍基前距、背鳍脂鳍间距、腹鳍臀鳍间距、尾鳍长、体重、去内脏体重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雌性成体的体长显著小于雄性成体.其它局部特征皆与体长呈正相关,回归剩余值的t-检验表明,雌性成体的眼径、头高、体高、腹鳍基前距、体重显著大于雄性成体,其它局部形态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黄...
2002年5~6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分数批收集到长江野生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亲本,通过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瓦氏黄颡鱼的胚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黄囊仔鱼、晚期仔鱼和幼鱼3个阶段。初孵仔鱼淡黄色,肌节40对,平均全长5.2 mm。水温20~22℃时,孵出后第3 d口张开;第7 d开始摄食;第9 d卵黄吸尽,此时鱼苗平均全长1...
长江丽棘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单独在黄颡鱼肠中分布的相似性比例PS=0.684。它们共同寄生在黄颡鱼肠道内,长江丽棘虫的寄生部位向前移,黄颡异钩棘头虫的寄生部位明显向后移,生态位宽度变窄,生态位重叠值下降。但是,它们的平均感染强度并未降低,种间正关联显著。
在平均水温25℃条件下,测得平均体重10.0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及平均体重12.6 g的黄颡鱼(P.fulvidraco)耗氧率分别为0.21和0.23 mg/g·h,窒息点分别为0.91和0.75 mg/L;平均体重75.8 g的瓦氏黄颡鱼及平均体重85.4 g的黄颡鱼耗氧率分别为0.16和0.12 mg/g·h,窒息点分别为0.77和0.54 mg/L。...
洞庭湖黄颡鱼生物学特性     黄颡鱼  生物学特性  洞庭湖       < 2007/12/11
2000年3~5月,收集洞庭湖黄颡鱼155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鳍式为D.Ⅱ,2~6,A.19~22,主要以虾、小型底栖鱼类、软体动物为食.体重(W:g)与体长(L:cm)关系为:W=7.986 1×10-2L2.447 1;体长生长方程为Lt=23.048 2[1-e-0.592 8(t+0.135 4)];体重生长方程为:Wt=368.390 9[1-e-0.592 8(...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