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黄淮海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145 秒)
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是经农业部批准,依托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及其拥有的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棉花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棉花转基因育种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成立的国家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接受农业部和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的直接管理和指导。本实验室是农业部组织棉花科技创新、凝聚和培养棉花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其目标是组建高水平...
该技术是在前茬小麦机械收获并全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集成根瘤菌接种、精量播种、侧深施肥、地下害虫防控、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单项技术的大豆播种技术体系。
黄淮海地区当前大豆生产管理要点——陈新
黄淮海区域花生发展趋势与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汤丰收
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 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 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 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 (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 (35.20 g) > S2 (33.45 g) >S3 (31.38 g);...
2020年9月9日—10日,由全国农技中心主办,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省种子站承办,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年国家黄淮海区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暨品种试验培训班在郑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党委书记魏启文,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2019年9月9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承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年国家黄淮海区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观摩暨品种试验培训班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李俊峰、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王俊忠...
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
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标记对159份1923-2005年育成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标记引物中筛选出27条引物,27条引物共扩增出13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0条,多态性比率为84.62%。Nei′s 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24~0.49,平均为0.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7。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的Nei...
为了在黄淮海旱作区更好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又能满足该地区农民对大豆免耕播种机的使用需求,参照免耕播种机的国家标准和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制定的免耕播种机播种质量的检测指标和方法,对目前在黄淮海地区使用的2BMFD-6/12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播种机和2BMFJ-6型麦茬地大豆免耕覆秸施肥播种机进行了田间试验,考察了这两种大豆免耕播种机在黄淮海地区的适应性,并对这两种机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
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变动的区域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0年间,黄淮海...
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的第二大产区,种植模式较丰富,如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玉米间作夏大豆、冬油菜—夏大豆等。应用能量分析、养分平衡以及经济效果分析的方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评价,得出冬小麦—夏玉米间作夏大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总效益最高,是最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黄淮海大豆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文论述了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历史、现状,分析了该区大豆发展的优势,并探讨了该区发展大豆产业的对策。
黄淮海地区通过审定的212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后育成品种比70年代育成品种分枝和单株荚数分别降低26.04%和1.66%,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23.17%和7.32%。株高、底荚高度和生育日数90年代育成品种最低;主茎节数80年代育成品种最少,比主茎节数最高的70年代育成品种减少18.37%;在黄淮海育成大豆品种中,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持续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