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因子相关记录262条 . 查询时间(0.298 秒)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着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最终以植物诱导的各种反馈影响着大尺度的气候波动和变化。光合作用生化过程的数学表达(FvCB模型)是所有陆地生物圈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叶片光合作用潜力是该模型中最为关键的生理参数之一,其时空变异和关键环境变量的动态主导着各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调控个体尺度的植物生长,也直接决定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和能量循环过程。然而,由于缺乏观测数据和...
2022年10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宇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Oncogene正式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epiregulin in the treatment-damag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trains therapeutic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微环境中一种全新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在组织微环境中的产生基础以及其对...
2022年9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宏基因组课题组合作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最新影响因子:8.431)上发表了题为“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ly shap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for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
普洱茶栽培历史悠久,从清乾隆初期就有着极其丰富的茶树资源,是茶树发源的一个中心地带。古茶树作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价值;也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古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对研究茶树进化、茶树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古茶树是茶文化的“根”和“源”,对弘扬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和水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但多数养殖场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其粗放生产、水资源浪费、养殖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业的发展。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是通过对传统养殖池塘进行工程化改造,建造流水槽设施,与外部生态粗放养殖区相结合的一种现代集约化水产养殖新模式,又称流道养殖、跑道养殖和流水槽养殖等。现有研究表明,通过流水养殖、流水暂养等方式,可有效提升鱼类生长速度及肌肉品质。而...
2022年8月23日4月20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承担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十四五”重大项目“海洋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项目启动会在青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副主任庄志猛、科研部副部长石洪华出席会议并致辞,项目咨询专家和项目组骨干成员等...
昆虫需要多个世代来完成跨区域远距离迁飞,其种群增长涉及不同区域的多个迁飞、繁殖过程。因此,迁飞昆虫种群规模年际波动大,年度间差异可达数十上百倍,从而导致迁飞昆虫的种群暴发具有间歇性和突发性,难以准确预测。2021年6月22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IF=9.35)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胡高教授揭示小红蛱蝶种群...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植物种类丰富而闻名,地形与土壤养分等环境条件被认为是其物种多样性格局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关于这些因素如何调节这一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与相对多度的相关研究依然较少。森环森保所植被与恢复生态学科组以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公顷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为对象,探究物种丰富度与相对多度在环境梯度上的变化,识别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区分地形条件通过土壤养分的间接影响...
2021年6月4日,生态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Ecology》(JCR一区,ESI环境与生态学科Top Journal, IF=5.76)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丹教授团队的刘春花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气候变化、水体理化性质与沉积物营养等环境条件对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论文题为“Variation in resource allocation str...
达摩麝凤蝶是一种亟待保护的珍惜濒危物种,然而目前我们对其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十分匮乏,只有零星的野外数据,这对于达摩麝凤蝶的保护工作十分不利。因此,通过物种分布模型来预测其潜在适生区是掌握其自然资源分布的有效手段。同时,达摩麝凤蝶与贯叶马兜铃(濒危物种)之间存在特异性寄生的关系。这种强种间相互作用在以往的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往往被忽视,但近来一些研究表明,种间关系在对有强烈相互作用的物种进行分布预...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东段优势灌木种柠条、沙柳和油蒿的光合特性及生境气象环境因子进行测定, 比较了灌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总含量等指标在生长季不同时期的差异性, 并探讨了净光合速率与生理因子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3种灌木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在生长季均呈单峰曲线变化,生长盛期显著大于生长后期;净光合速率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油蒿(25.8μmol/( m2·s)、沙柳...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实验室副研究员宋文娟以干旱区湖泊沉积物和湖泊水体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构建微宇宙实验。采用qPCR技术研究汞还原酶基因(merA)和汞甲基化基因(hgcA)的丰度;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微宇宙体系中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和组间的差异。
空气负离子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机能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空气负离子的发生过程及影响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华北低丘山地森林植被主要生长季的气象数据和栓皮栎人工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观测资料,利用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模型从非线性角度全面分析确定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通过独立样本对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模拟和检验,确定模型的预测精...
以唐山市滦南县林场107速生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为研究对象,使用滴灌法将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设置为15%~20%、10%~15%和5%~10%,利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测定杨树边材液流速率,同时监测太阳辐射、气温、大气湿度、大气压、风速等气象因子,探寻不同环境条件下107杨树树干日间和夜间的液流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环境下林木对水分的利用,为速生丰产林...
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种分布模型,来解析生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传统的回归模型相比,该模型可以灵活处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其结构复杂,在参数设置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模型的预测与应用。因此,本研究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口虾蛄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口虾蛄资源分布模型,同时利用数据分组处理算法(group method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