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合作者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66 秒)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简称FRB)是宇宙中一类持续时间为毫秒量级的超亮射电脉冲信号,其起源和产生机制是当今天文学的谜题之一。2007年天文学家首次在脉冲星巡天数据中发现FRB后,FRB的研究迅速成为天文学前沿热点之一,2023年度邵逸夫天文学奖近期被授予FRB的发现者。2020年4月28日,加拿CHIME射电望远镜和美国STARE-2探测器探测到来自银河系内一颗名为SGR ...
2022年7月27日,中科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首发星(SATech-01)通过“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到约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
2022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张翔助理研究员与她的澳洲合作者、来自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ICRAR-Curtin)的Hurley-Walker博士等通过分析SKA先导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具有异常缓慢周期性辐射的射电暂现源。研究团队认为该射电暂现源可能是一个超长周期的磁星或拥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1月27日的《自然》杂志上。
2020年10月9日,国际天体物理学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封海成、研究员刘洪涛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依托丽江天文观测站2.4米望远镜,通过光谱观测开展了耀变体光变与颜色变化的研究。TeV伽马射线耀变体S5 0716+714在其高态期间,观测发现了变亮变蓝(BWB)现象,颜色与亮度、颜色变化率与亮度变化率之间强相关,颜色...
火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与地球最相似的类地行星,两者气候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大气的演化有重要意义;而气候变化也直接关系到火星上水是否存在的问题,所以火星大气的研究对于地外生命和宜居性的探索有重要作用。作为沙漠星球,火星地表和大气中的沙尘及沙循环是火星气候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重要程度类似于地球海洋及水循环。近年来最新的卫星观测数据发现,火星大气中的重要挥发物(如H2O和HDO等)在大型沙尘...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张杰院士和向导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国内外同行合作,利用两个偏振态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太赫兹脉冲合成圆偏振脉冲,首次在介质波导中以太赫兹波长为时间基准实现对相对论能量级电子束完整时间信息的精确测量,并获得3 fs的超高时间分辨率。该工作作为“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文章发表在2019年4月的《物理评...
最近,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行星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利用国家天文台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类新的太阳系外行星族群—热海星(Hoptunes)。相关研究论文(标题为LAMOST telescope reveals that Neptunian cousins of hot Jupiters are mostly single offspring of star...
2017年2月23日,天体物理学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刊登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费米国际高能卫星大面积望远镜Fermi LAT 国际合作组发现仙女座星系(M31)中疑似暗物质的神秘伽玛辐射。该工作由 Fermi LAT 国际合作组成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侯贤副研究员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图卢兹天体物理和行星研究所Pierrick Martin研究员共同领导,云南天...
2017年2月23日,天体物理学杂志(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刊登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费米国际高能卫星大面积望远镜Fermi LAT 国际合作组发现仙女座星系(M31)中疑似暗物质的神秘伽玛辐射。
太赫兹至远红外谱段(频率约0.3~15THz,波长1毫米~20微米)是观测宇宙的独特波段,如孕育恒星的冷暗气体及尘埃辐射,示踪星际物质循环过程的丰富分子转动谱线及原子精细结构谱线。但是,受大气中水汽吸收的影响,地球上绝大部分区域在这一电磁谱段均不透明。南极冰穹A(Dome A)具有高海拔(4093米)和极低温(可低达零下80度)的特点,水汽沉降量仅为国际著名天文台址--夏威夷Mauna Kea的十...
利用新建成的阿塔卡玛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ALMA),天文学家对一颗年轻恒星进行了干涉成像观测。观测发现,在这颗年轻恒星周围的某个区域里,尘埃颗粒正通过凝结成块的方式生长着。这样的区域又被称为“尘埃陷阱”,目前为止还是第一次被清晰的观测到,并且从理论上给予很好的解释。这个发现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天文学家的一些难题,包括年轻恒星的星周盘中尘埃颗粒如何生长,并逐渐形成彗星、行星和其它岩质星体。该研究结...
利用新建成的阿塔卡玛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ALMA),天文学家对一颗年轻恒星进行了干涉成像观测。观测发现,在这颗年轻恒星周围的某个区域里,尘埃颗粒正通过凝结成块的方式生长着。这样的区域又被称为“尘埃陷阱”,目前为止还是第一次被清晰的观测到,并且从理论上给予很好的解释。这个发现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天文学家的一些难题,包括年轻恒星的星周盘中尘埃颗粒如何生长,并逐渐形成彗星、行星和其它岩质星体。该研究结...
在距离地球几乎130亿光年远的遥远宇宙中,潜藏着一类特殊类型的星系。由于尘埃的遮蔽及距离我们太遥远,这类星系如此暗弱以致于哈勃空间望远镜也难以发现它们。借助美国宇航局的斯皮泽红外空间望远镜才首次发现四个这类超红星系。天文学家虽然可以描述这类新“物种”成员的特征,但还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们如此之红。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黄家声博士领衔、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郑宪忠研究员和其他合作者的研究发现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天体物理中心孔旭教授和他的欧洲、日本和美国合作者,利用日本昴星团望远镜(Subaru)和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等国际先进的大口径望远镜,在高红移星系(形成于宇宙早期的星系)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的研究结果在最近的美国《天体物理学报》(Kongetal.2006)和2006年8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Genzeletal.2006)杂志上发...
2006年8月21日消息 中国科技大学“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天体物理中心孔旭教授和他的欧洲、日本和美国合作者,利用日本昴星团望远镜(Subaru)和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VLT)等国际先进的大口径望远镜,在高红移星系(形成于宇宙早期的星系)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的研究结果在最近的美国《天体物理学报》(Kong et al. 2006)和2006年8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Genzel...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