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核科学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238 秒)
2023年12月22日至25日,学校联合安徽省、合肥市共同举办中国科大第八届“墨子论坛”,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封东来院士作题为“合肥光源与合肥先进光源”的报告。
2017年11月,按照中国科学院的部署,建设科教融合的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为主承办,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共建。
1996年,比利时潜水员René Wauters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他在亚得里亚海克罗地亚小岛薇莉-奥朱莉(Vele Orjule) 45米深的水域中探索时,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古代铜像。借助核技术,研究人员对这座铜像进行了十多年的仔细研究,来确定其年代、起源,甚至其构造方法。
我们吃的食物中有 95%来自土壤。然而,今天,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正受到多种形式的土地退化的威胁。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的数据,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壤已经因不良和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气候变化或污染而受到破坏,面积高达 50 000 平方公里——相当于哥斯达黎加——每年都在退化。
核科学与工程》投稿须知。
核科学与工程》创办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核学会主办的核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核学会,ISSN 0258—0918,CN11—1861/TL,邮发刊号:82-603。
何多慧,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和建造我国第一个专用同步辐射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安徽省杰出成就奖等。
近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核素提取与分离”王孟博士团队在放射性废水电吸附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针对电容去U(VI)离子技术存在共离子排斥效应和电极疏水性的不足,设计构筑表面含多糖结构的石墨烯非对称电极,有效地实现了对放射性废水中铀酰离子的高效去除(原理图1),该项研究成果在放射性废水修复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张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因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人因工程,人机系统安全性评价。研究概况:张力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因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开拓了国内人因可靠性分析(HRA)研究领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国防科技项目、省部级课题40余项。系统地建立了人因可靠性分析理论和方法体系,成果在国内核电站和军工行业广泛应用,主持完成了大亚湾核电厂、岭澳核电厂、岭东核电厂、秦山核电厂、秦山第三核...
邹树梁,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华大学党委书记。研究领域: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核设施退役治理、核能经济管理。研究概况:长期从事核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核能开发科研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重大专项、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及大型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近3年科研经费1400万余元。发表学术论文(专著)70余篇。
王荣,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和领域:主持建立了辐射技术开发应用校级重点实验室。特别在加速器上开展大量的辐射效应、辐射技术应用研究工作。重点开展了空间卫星太阳电池辐射效应模拟、损伤机理及效应分析研究以及空间电源控制器抗辐射加固研究。同时,积极开发电子束技术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高分子功能材料辐射改性等应用研究和开发,形成辐射技术在航天技术领域和环境保护等应用方面有特色的专业...
肖德涛,男,中共党员,1964年6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获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剑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长期以来从事氡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KF-603热释光氡子体个人剂量计”、“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与实验装置”、“氡及氡子体计量检定装置完善”、“全国氡累计探测器首次对比和技术评价”、“铀矿工个人剂量区域监测估算方法与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长期对比实验”等科研项目,正在主持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α放射性气体Th的绝对测量”。共...
王铁山,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主要从事低能核反应、离子束物理、辐射物理及核技术应用研究。德国马科斯-普朗克学会外籍联系人,英国物理学会外籍会员,中国核物理学会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2003年至今在兰州大学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先后以马科斯-普朗克学者、客座研究员、访问教授身份在国德、日、法等国工作、学习五...
孙中宁,男,1963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反应堆热工水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强化换热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