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北京人口 >>> 北京人口基本情况 北京人口与经济 北京人口与社会 北京城市建设与规划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北京人口 规划相关记录256条 . 查询时间(0.281 秒)
韩西丽,北京大学博士、副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陈可石;教授;城市设计新理念与新方法,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可持续的绿色城市设计,陈可石 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
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市政管线数量不断增加,市政工程综合的作用日益显著。本文首先阐述了市政工程综合在城市规划中的目的和意义;并以北京市广渠路为例,对市政工程综合规划与设计进行探讨。先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本次市政工程综合的特点,包括:提出“同步设计”的规划设计理念,注重重要基础设施之间的综合协调;综合考虑道路沿线众多市政站点,保证站点...
为保护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分析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窄小胡同市政管线的布置方案。从规划策略、工作模式、技术创新等不同层面对典型案例进行了经验总结,提出了旧城内优化的市政规划设计层序、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模式、创新技术成果的合理应用以及市政设施站点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了开展旧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通过...
道路作为城市中的线性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些城市道路空间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或者是没有被合理地利用。本文从城市道路所肩负的交通和生活两大职能出发,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了道路空间综合规划的概念,将道路空间分为地上空间、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探析道路空间的包容性和用途的多元化,以明确道路空间综合规划的要素,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关于道路空...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建设量也与日俱增。城市道路因具备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载体的双重功能,成为城市蓬勃发展不可缺失的“生命线”。以北京市为例,在当前的城市道路定线和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工作中,存在着早期纸质成果资料不易保存、相关资料繁多查询困难等问题,不仅容易丢失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不利于新增规划设计项目对已有成果的调阅,大大降低了规划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和规划设计需求,...
1995至199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市区32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用地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控制要求,对中心地区城市用地布局进一步作了调整,使城市结构更显明确,土地使用功能更趋合理。强调旧城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职能,提出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十条指导原则。继续完成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的改建。坚持危旧房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2004年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附图14、15)。
90年代初,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的编制(附图12、13),制定了跨世纪发展的新目标及规划方案。总体规划就增强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布局提出的主要原则及基本要点。
文革期间,北京的规划管理部门被取消,总体规划暂停执行。正当北京的城市建设处于十分混乱的状况下,1971年6月召开了北京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重新编制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意见。1972年11月恢复了北京市规划管理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73年10月8日,提出了《北京地区总体规划方案》和《北京市区总体规划方案》(附图9),并草拟了《关于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
1980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分析了首都的特点,总结了历史经验,作出了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重要指示,指明了首都建设的方向。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使得当时各方面对北京的城市性质、规模、布局、旧城改建等一些方针性问题的不同认识有了统一的思想基础,在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的指导下,展望2000年发展前景,编制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附图10、11)。
1955年在原有的《改建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的基础上,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编制工作,经过两年的工作,于1957年春拟定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附图5、6)。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即将开始大规模建设,而且当时已出现建设过于分散、占用土地过多的问题,城市建设迫切要求城市总体的指导。1953年春,都市计划委员会提出了甲、乙两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附图1、2)。两个方案的规划年限均为20年,在城市大布局上无原则区别。规划城市总人口450万,城市总用地500平方公里。发展地区东到高碑店,南到凉水河,西到永定河长辛店,北到清河镇。同年夏季,市委...
2004年春天,《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这场“规划盛宴”拉开了帷幕,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参与部门之众多、参加人员之广泛是空前的。但同时,近乎苛刻的时间要求,也似乎打上了这个时代快速但也略显浮躁的烙印。
自1992年以来,北京经济发展的形势很好。总体规划提出的“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高效益、高素质的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保险、商业流通、邮电通信、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方面呈现多业态齐头并进稳步发展的态势,成为首都产业的支柱。 但是,1992年总体规划在研究城市对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显得有点单薄,从首都近10年的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