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学 光系统相关记录32条 . 查询时间(0.37 秒)
硅藻作为海洋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硅藻通过特有的岩藻黄质-叶绿素a/c型捕光天线(FCP),可在深水下有效利用蓝绿光,极大地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团队此前已成功破解羽纹纲硅藻-三角褐指藻的主要二聚体FCP捕光天线、中心纲硅藻-纤细角毛藻的光系统II与四聚体FCP捕光天线(PSII-FCPII)超分子复合物和超大光系统...
硅藻是重要的红色谱系水生植物,每年为自然界提供约20%光合原初生产力。为适应复杂变化的海洋光环境,硅藻进化出独特的光系统和FCP捕光天线(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并结合了特殊的叶绿素c、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及硅藻黄素。目前,硅藻光系统反应中心和FCP二聚体天线的聚合方式以及光保护相关捕光天线介导的光保护机制尚未得到揭示,进一步探究其捕光天线和光系统...
2021年12月8日(北京时间12月9日),Nature 杂志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了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团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大麦光系统I(PSI)-NDH结构,文章题为“Architecture of the chloroplast PSI-NDH supercomplex in Hordeum vulgare”。
阴生植物突然暴露在强光下造成光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其对高光敏感的潜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阐明阴生植物无法在自然全光照环境下生存的相关机制, 该研究以典型阴生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材料, 将遮阴环境下(10%透光率)生长的植株转移到全日光环境下3天, 研究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全光环境下三七光合日变化呈现“双峰”曲...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是由光系统I(Photosystem I,PSI)和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两个光系统推动的。研究光系统的结构和不同植物之间的区别,不仅能够阐明光合作用机理,而且对于认识植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苔藓植物是现存最早的陆生植物,代表了植物演化过程中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
光合作用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位于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是光合水氧化的重要场所,具有光合放氧功能的PSII核心复合体(PSII core complex)是一个由20个蛋白亚基、锰簇、色素分子等多个辅助因子组成的色素膜蛋白复合体。探索PSII的结构及其功能调控机制一直是当今世界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隋森芳研究团队合作,利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解析了嗜热蓝藻(Thermosynechococcus vulcanus)Psb27-PSⅡ中间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3.78埃)三维结构,揭示了Psb27结合的精确位点及该复合体独特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该蛋白复合体是由两个Psb27-PSⅡ单体按照C2对称性组装而成的二聚体,每个Ps...
中科院植物所光合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团队一直致力于光合膜蛋白三维结构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率先破解了一种羽纹纲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线二聚体的1.8埃分辨率晶体结构(Science,2019),描述了FCP中叶绿素a,叶绿素c和岩藻黄素的精确结构信息。同年,该团队与清华大学隋森芳院士团队合作进一步解析了中心纲硅藻-纤细...
光合作用是植物最重要的特有功能之一,是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光系统II(PSII)作为光合水氧化的场所,是位于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一个重要蛋白质机器,对地球上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它由具有光能捕获、传递功能的捕光天线系统(LHCII)和具有光诱导电荷分离及水裂解功能的核心复合体(PSII core complex)组成。探索光系统II...
2019年8月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院士研究组与中科院植物所沈建仁研究员和匡廷云院士研究组合作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硅藻光系统II-捕光天线超级复合体的色素-蛋白网络结构》(The pigment-protein network of a diatom photosystem II-light harvesting antenna supercompl...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和匡廷云团队一直致力于高等植物和藻类光系统和捕光天线蛋白的研究工作。2019年初,该团队首次报道了羽纹纲硅藻——三角褐指藻FCP二聚体的1.8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描绘了叶绿素c和岩藻黄素在硅藻光合膜蛋白中的结合细节。近日,该团队与清华大学隋森芳团队合作,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一种中心纲硅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PSII-FCPII超级复合体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和沈建仁带领的研究团队与济南大学秦晓春团队、清华大学隋森芳团队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假根羽藻光系统I-捕光复合物I(PSI-LHCI)超级复合物3.49埃分辨率的结构。研究发现,假根羽藻的PSI-LHCI具有13个核心复合物亚基、10个捕光天线复合物,是目前已报道的捕光天线数量最多的PSI-LHCI结构;10个捕光天线复合物的排布呈现特殊的双环形式,形成内环4个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特色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团队研究员张石宝带领的生理生态与兰科生物学研究组博士黄伟,通过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及芬兰Tur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合作,解析了荫生林下树种九节和滇南九节的光系统I损伤机制。研究发现:①光系统I损伤程度并不受光系统I反应中心的氧化还原态的影响;② 引起光系统I损伤的氧化自由基形成位点是在叶绿体基质内,而不是在类囊体膜内。...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与研究员沈建仁领导的研究组长期从事光合膜蛋白超大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近期,研究组通过与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隋森芳团队开展合作,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红藻PSI核心与捕光天线复合物(PSI-LHCR)的3.63 Å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研究发现,红藻中存在2种PSI-LHCR结构状态,分别结合了5个和3个LHCR;与高等植物全部...
以左山一葡萄(Vitis amurensis cv. ‘Zuoshan1’)为母本、SO4为父本杂交的4个子代株系(A11、A14、A15和A17)为实验材料, 以砧木1103Paulsen (1103P, 耐碱性较强)以及欧亚栽培品种Crimson (V. vinifera cv. ‘Crimson’) (Crimson的耐碱性强于砧木1103P)为参照, 通过测定葡萄叶片PSI及PSII荧光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