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心理学 共情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1 秒)
共情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关键心理过程。作为亲社会行为的基石,共情促进助人、合作、捐助等亲社会行为,而共情缺失则与边缘型人格、情感淡漠等倾向相关。鉴于共情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共情的习得与改变,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颇有意义。
共情在社会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使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经典的共情的共享表征模型(shared-representation model of empathy)提出:观察者通过调用与被观察者相同的神经表征(neural representations)来实现对他人的共情。围绕这一理论模型,前人研究发现,在主观感受上,当看到他人遭受疼痛,人们对自身受到的伤害性刺激的疼痛感受增强;在脑活动上,对...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麦戈文脑研究所韩世辉教授与其博士研究生吴桃宇共同发表论文,结合行为和多模态脑成像手段揭示了信念调节人类利他行为的心理和脑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神经认知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与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了一项脑成像研究,探讨了双相障碍患者共情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的科研人员通过开展大样本的横断研究,为证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该研究在987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自我报告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评估患者的共情,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性症状,并额外从中提取出阴性症状因子分数(FSNS)来更准确地体现患者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组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以1360名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兴的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方法,阐明了述情障碍、共情缺损、内感觉与孤独特质之间的关系。
为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的王毅博士、陈楚侨研究员及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研究,探讨情感和认知共情与分裂型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一系列问卷测量1400余名大学生的共情、分裂型特质以及抑郁、焦虑、应激等负性情绪,并采用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建立共情、分裂型特质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网络,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还为男性和女性被...
共情(empathy)是个体能够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分裂型特质个体的共情存在缺损。述情障碍(alexithymia)代表个体识别与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下降,也普遍发现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分裂型特质个体。然而,人们对于共情、述情障碍与分裂型特质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为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NACN Lab)的王毅博士和陈楚侨研...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统。其中,核心情感系统通过与其他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具身模仿共情及心理理论共情两种模式的神经网络。这两种神经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共情神经网络系统。在...
共情是分享和理解他人情绪并对他人处境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中的性别差异受到了社会心 理学、演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关注。尽管研究者们对共情性别差异的意见尚 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来自主观报告、行为实验、心理疾病分析和生理心理学测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还是表明共 情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可能直接来源于个体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个体 信息和情绪加工心理特...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
共情是发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恰当地共情不仅可以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几率,还可以有效抑制攻击行为。以往研究者大多从静态的角度对共情的定义、结构和机制等进行探讨,然而,共情作为一种心理过程,以动态的观点阐述其内部机制对于探讨共情的本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回顾了以往研究者的共情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共情进行了界定;之后在对共情相关的理论或模型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共情的动态模型,并结合以往的研...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它在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脑成像技术为研究共情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发现了共情的关键功能脑区。基础与临床的实验证据表明,更好地理解共情的神经机制对于孤独症、反社会人格等精神障碍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