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高精度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0.164 秒)
高精度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技术。
2023年2月6日,精密测量院毛伟建研究团队在高分辨率油气勘探地震保幅成像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散射波场和点扩散函数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创新提出高精度人工智能速度建模、逆散射保幅成像条件以及点扩散函数深度域反演技术,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深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储特征反演和预测难题给出了新的思路。该系列研究成果2022年在国际著名地学Q1区学术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其中...
多尺度地震波数值模拟可以同时兼顾大尺度宏观效应和小尺度精细结构,从而有效地节省计算量,在实现过程通常需要对局部模型进行细化。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域缩减法,可以灵活处理局部复杂结构和起伏地表的跨尺度问题,是实现多尺度模拟的常用手段之一。在处理过程中,过渡区域需要对外域(粗网格)波场进行插值,实现上采样,以适应内域(细网格)的波场(图1)。然而,常用的波场插值方法精度较低,通常只能实现较小的上采样倍率(M...
2022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王志与林间团队获得高精度地震结构成果,揭示了流体迁移与海山俯冲对大地震孕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地学著名期刊杂志《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
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2日,澳科一号卫星A星基于高稳定光学平台的高精度矢量磁场测量系统初样阶段外场标定试验,在云南省地震局丽江地磁基准站顺利实施。本次试验充分验证了系统试验流程和光学平台性能指标,首次实现了磁传感器和星敏感器安装传递矩阵高精度测量,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自2006年以来,朝鲜共进行了六次地下核试验,爆炸震级和破坏强度逐次增大。然而,因为震中位置和埋藏深度难以准确测定,致使核试验爆炸当量的估计误差达到一个数量级或更高,从而影响对朝鲜核试验装置的合理评估。由于核试验的震源深度极浅,地下结构复杂,以及缺少近场观测资料,更兼埋藏深度与起爆时刻之间存在较强的折衷,精确测定埋藏深度是一个关键但尚未完全解决的地震学难题。
2021年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胡忠坤、周敏康教授团队,攻克物质波干涉、超低频隔振、装备小型化等量子重力仪的关键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交付使用的高精度量子重力仪,打破了高精度重力仪被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据介绍,重力仪获取高精度的地面重力观测信息,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密度和应力分布特征的基础数据。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在深地探测、资源勘探、灾害监测预警、地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团队基于全球分布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网络观测资料,在地球运动微弱信号提取方面取得进展。研究人员成功提取到高信噪比的地球长周期面波,这是利用重力技术的首次尝试。地球内部结构问题一直是地球科学前沿基础领域关注的焦点。最近十几年来,利用地震背景噪声提取到的面波信号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宽频带地震仪在长周期信号提取方面存在...
近日,精密测量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团队基于全球分布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网络观测资料,在地球运动微弱信号提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成功提取到高信噪比的地球长周期面波,这是利用重力技术的首次尝试。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近日,精密测量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团队基于全球分布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网络观测资料,在地球运动微弱信号提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成功提取到高信噪比的地球长周期面波,这是利用重力技术的首次尝试。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地球内部结构问题一直是地球科学前沿基础领域关注的焦点。最近十几年来,利用地震背景噪声提取到的面波信号在地壳和上地...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资料处理研究所申请的2项发明专利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并获得授权。一种地震子波的提取方法及处理终端(ZL201810836587.8),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中的波场信息,建立震源信号与直达波之间通用的数学关系,进而推导出从直达波中提取震源信号子波的解析方法。
2019年3月9日,由我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高精度地球物理场观测设备研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高孟潭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巡视员郭进义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马宏生副司长等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副校长王华以及项目组成员等60余人参加会议。
近日,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地震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对外公布了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初步成果,首次展示了高精度磁强计载荷绘制的全球地磁场总场及南北向、东西向、垂直向三分量分布,并同步比对了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以及同时期SWARM星座的全球数据分布,三者的磁场变化趋势及主要特征完全一致。
基于高频震源的海洋短排列、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方法,具有主频高、频带宽的特点,是海底浅层地质研究,特别是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等方面的重要手段.针对这种地震探测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电缆沉放深度、虚反射干扰严重且规律性差以及速度分析精度低带来的成像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基于虚反射走时识别与模拟计算的电缆沉放深度计算方法,获得了检波点的准确沉放深度,为虚反射的有效压制提供了保障;采用基于相似性原理的排列长度放...
2017年11月1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高精度原子磁强计”项目实施方案检查会、项目启动会在苏州高新区顺利召开。项目实施方案检查会由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傅耀威处长主持。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巡视员梅建平,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专项主管徐泓、处长税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房建成院士,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实施方案检查组专家、项目咨询专家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