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保护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产保护学 感染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285 秒)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鲤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与营养研究室在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的入侵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组蛋白是染色体核小体的重要组分,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个体发育等不同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鱼类组蛋白基因是否存在核苷酸的多态性以及组蛋白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会影响鱼类的抗病力,本实验以斑马鱼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克隆了组蛋白H2A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利用过表达技术、菌落平板计数、感染存活分析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不同变异体在杀鱼爱德...
2018年8月,四川彭州与邛崃的养殖西伯利亚鲟发生一种以出血为临床特征,高死亡率的传染病,为明确其病因,本研究对发病鲟的肝脏、肾脏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鲟疱疹病毒Ⅱ型(AciHV-2)的PCR检测。从患病鲟体内分离到2株G+链状球菌,其16S rRNA序列(MN416231、MN416230)与GenBank中海豚链球菌16S rRNA序列同源性达99%,在以16SrR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
为探究miR-462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草鱼肾脏细胞(Ctenopharyngodon idella kideny, CIK)后的调控机制,实验利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了CIK细胞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miR-462表达水平的变化;运用RNAhybrid软件预测miR-462的靶基因,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确定;此外还分析了miR-462对靶基因下游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在CIK细胞感染嗜水气单...
2018年7月宁波象山某养殖场内银鲳出现集中死亡现象,累积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为探究此次疾病爆发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患病银鲳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及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析对其病原进行鉴定以便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患病银鲳临床表现为厌食、身体失衡、脾脏肿大、肝脏颜色异常的病征。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鱼肝脏、脾脏、肾脏均出现直径10~15 μm、细胞质嗜碱性的肿大细胞。进一步的透射电镜观...
为研究罗非鱼湖病毒在吉富罗非鱼体内和敏感细胞E-11中的感染特性,实验首先从人工感染罗非鱼湖病毒的吉富罗非鱼脾脏中获得罗非鱼湖病毒第4片段基因组,其cDNA全长1 250 bp,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通过进化树分析,该蛋白是罗非鱼湖病毒血凝素—酯酶融合蛋白(HEF)。随后通过在大肠杆菌大量表达和提纯GST融合HEF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兔抗TiLV-HEF多...
近年来包括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内的多种新发疫病的流行,使我国甲壳类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筛查导致山东潍坊某养殖场中一虾蟹混养池塘内患病三疣梭子蟹感染的可能病原,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三疣梭子蟹样品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孤菌(VpAHPND)、虾肝肠胞虫(EH...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原生纤毛类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并导致死亡,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刺激隐核虫体表寄生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机制的良好病原模型,可为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有研究表明,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皮肤黏液或其培养上清液能使...
为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氧化反应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白斑综合征病 毒(WSSV)感染中的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 WSSV 感染凡纳滨对虾 6、12、24、 48、72 h 后,鳃和类淋巴组织中硫氧还原蛋白(TRx)、p38 信号通路(LvP38)、过氧化氢酶(CAT)及过 氧化物酶(POD)在 mRNA 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对...
刺激隐核虫病是海水名优鱼类养殖中的常见寄生虫病, 鱼类感染该病后, 自身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保护反应。笔者综述了刺激 隐核虫诱导鱼类发生免疫保护、免疫反应机制以及刺激隐核虫疫苗的研究现状, 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肝、脾、肾组织为材料,应用 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构建了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组织的差减cDNA文库。以中华鳖管家基因p-actin作为差减 指标检测该文库差减效率达2 倍,表明感染细菌后某些差异表达基因得到了相应倍数的富集。将获得的cDNA片 段连接到pMD18.T载体并转...
本文系统报道了养殖乌鳢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感染的各器官(脑、眼、鳃、心脏、头肾、肝、 胰腺组织、脾、肾、肠和卵巢)的组织病理变化,探讨了炎症发展的基本规律。感染乌鳢病理解剖学特征和最具病理 诊断意义的是体内各器官普遍出现的白色结节。这些结节的显微结构为肉芽肿炎症即一种慢性增生性炎症。在 严重病变的肾脏,由于组织坏死区域较大和周围明显的细胞增生...
刺鳅感染小瓜虫病及防治研究     刺鳅  小瓜虫  白点病       < 2009/5/12
笔者2006 年10 月4 日在衡水湖收集到2 尾感染小瓜虫病的刺鳅, 病鱼于第9 天和第10 天相继死亡。2006 年10 月20 日又收集到 5 尾感染小瓜虫病的刺鳅, 对5 尾病鱼以水温30 ℃和0 .03 % 福尔马林溶液结合增氧的综合方式进行治疗,2 尾于第4 天死亡, 其余3 尾 16 d 后痊愈。
为了解安徽省淮南地区常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 ,作者于2003年4~7月对淮南市部分农贸市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