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分子科学相关记录330条 . 查询时间(0.318 秒)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吸引和汇聚全球优秀人才,鼓励和接纳国内外博士后人员来中心开展研究,促进中心开放共享和国内外合作,特设立特任研究员(BMS Fellow)项目。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吸引和汇聚全球优秀人才,鼓励和接纳国内外博士后人员来中心开展研究,促进中心开放共享和国内外合作,特设立特任研究员(BMS Fellow)项目。
第3届分子科学博士后学术年会将于2023年6月1日-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化学与材料分会协办,现面向各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博士后、博士生及专家学者教授发出诚挚邀请。
第3届分子科学博士后学术年会将于2023年6月1日-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化学与材料分会协办,现面向各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博士后、博士生及专家学者教授发出诚挚邀请。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建校时就成立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成立的高分子系,分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四个专业。1959年合并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专业。第一任系主任由北京化学所的党委书记华寿俊兼任;第二年就由我国高分子化学的前辈王葆仁院士任系主任,并兼任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我国高分子物理的前辈钱人元院士任高分子物理教研室主任。随后,高分子...
分子科学学报》是由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于1981年创办的化学专业期刊,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编辑出版, 目前为双月刊。
2022年4月28日,高分子科学系特邀了《自然》期刊资深编辑 Claire Hansell 博士参加聚合讲坛第八辑,作主题为“Publishing Chemistry/Materials Research at Nature”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由系主任彭慧胜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国际交叉学科论坛旨在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一个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共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局。武汉大学国际交叉学科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邀请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优秀青年学者参会,已成为武汉大学聚贤纳才的重要平台。
纳米纤维素(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纤维素纳米晶(CNC)等)是从自然界中的木材、棉花、秸秆等提取出的天然高分子纳米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水相分散、长径比可调(~10-1000)、高模量(~130 GPa)、高比表面积、表面基团可控(-OH、-COOH、-SO3H、氨基)等特点,利用纳米纤维素和新型无机纳米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氢键、配位、疏水等),基于仿生杂化策略,可以得到水相、高浓度、稳定分散...
近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史新妍教授团队以青岛科技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在湿气交联EPDM方面取得进展,团队以“Effects of Grafted Vinyl Triethoxy Silane on Moisture Crosslinked EPDM”(DOI:https://doi.org/10.5254/rct.21.78982)为题发表于著名橡胶期刊《Rubber Chemistr...
2021年8月4日至8月16日,由北京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育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交叉中的高分子科学暑期学校”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该课程为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系列课程之一,为期五天。本次暑期学校正式注册人数为129人,旁听21人,分别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
PEG/PLGA热致凝胶体系由于其具有温度升高时产生的溶液-凝胶(sol-gel)相转变,已在生物医药领域被广泛研究。但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逾渗胶束网络形成的凝胶体系会发生胶束的进一步聚集,导致出现第二个相转变:凝胶-溶液(gel-sol(suspension))相转变,体系会由原来的凝胶变为可流动的混悬液。而相比于第一个相转变的应用广泛,针对第二个相转变的应用却几乎没有。
螺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精美且有序的结构实体。研究分子的螺旋自组装不仅能够助力我们理解天然手性的形成,也为我们制备手性传感器、手性催化剂、手性光学器件提供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大多数通过自下而上构建螺旋型组装形态的报道都是采用传统后组装的方法,即将分子合成和分子组装的过程从时间尺度上隔离开,但这类方法存在溶液处理步骤繁琐、组装浓度低的缺点。
2021年5月16日,第1届分子科学博士后论坛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A204报告厅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化学所)的在站博士后组织承办。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席振峰院士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中科院化学所李永舫院士及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张锦院士分别做大会报告,中科院化学所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