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力学 天体物理学 天体化学 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天体演化学 星系与宇宙学 恒星与银河系 太阳与太阳系 天体生物学 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文学 多波段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目前,在67个蝎虎座BL型天体(BL Lac天体)中检测到甚高能γ射线,仅在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中检测到甚高能γ射线, 这是因为BL Lac天体γ光子辐射区附近具有较少的TeV吸收介质。而由于Klein-Nishina效应和宽线区的强吸收,在FSRQ中可以观测到甚高能γ射线的源的数量很少。因此,观测到的γ光子的产生机制、辐射区位置一直是天文学家热议的话题,多波段光变曲线研究是剖析此类源物...
2023年7月29日,《科学进展》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所等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FAST“快速射电暴的搜寻和多波段观测”优先重大项目开展的研究工作。该工作针对河内快速射电暴磁星SGRJ1935+2154的多波段观测,揭示其射电脉冲星辐射相。该团队通过对比脉冲星辐射和其X射线辐射轮廓相位,发现其所发出快速射电暴爆发与脉冲星脉冲具有不同的...
2021年9月2日,风云三号E星(“黎明星”)首批高精度、多波段太阳图像正式发布。
2021年5月8-9日,中科院先导专项(B类)“多波段引力波宇宙研究”结题总结交流会在贵阳召开,专项领衔科学家、项目和课题负责人以及部分研究和管理骨干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卢宇副处长发言,回顾了专项五年执行期的发展历程,积极肯定了专项实施以来取得的各项进展和丰硕成果,并对专项结题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性建议。贵州师范大学物电学院支启军院长致欢迎辞,代表会议协办单位对参会人员表...
2019年4月,科学家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照片。这一卓越成就是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EHT)于2017年4月对M87星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的观测获得的。然而,这仅仅是这个科学故事的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组织协调包括8位台内研究人员在内的国内学者参与了此次的EHT合作。期间,EHT国内牵头人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领导天马望远镜团队,在2017年EHT观测前夕完成对天马望远镜在13mm和7mm...
还记得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首次公布的黑洞照片吗?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了解到,来自全球32个国家或地区、近200个科研机构的76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使用19台望远镜阵同步观测,成功捕获到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的多波段“指纹”,观测数据14日在全球公布。人类首次“看见”的那个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黑洞的中心区...
近日,国家天文台张彦霞研究员、赵永恒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基于中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光谱数据,结合欧洲航天局的X射线牛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数据、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数据及SDSS可见光测光数据,通过交叉证认方法获取了具有不同波段信息的多个已知样本。基于此,研究人员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适合不同波段样本的最优分类器,为X射线牛顿...
2019年4月9-10日,中科院先导专项(B类)“多波段引力波宇宙研究”年度工作交流会在云南天文台召开,专项领衔科学家、项目和课题负责人以及部分研究和管理骨干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星系天文学课件 多波段天文观测。
最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促会会员、太阳活动的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张擎旻等在日珥大幅度振荡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太阳磁场在各种爆发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光学薄以及散射光等众多复杂因素所带来的困难,日冕磁场的直接测量非常困难。利用光球磁场作为边界进行外推是间接计算日冕磁场的途径之一。而另一种途径是在一定的模型下利用冕环或日珥振荡的参数(如周期)诊断日冕或日珥磁场。张擎旻等人充分利用地面和...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6日晚10点,LIGO发布了引力波的重大新闻。这次引力波由双中子星并合产生,而之前几次事件都是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令人兴奋的是这次除了有引力波辐射之外还伴随有从伽玛波段到射电波段整个电磁波谱的辐射。分布世界各地的天文台纷纷将望远镜的焦点指向NGC 4993附近的天区观测这次中子星合并事件。在射电波段,欧洲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简称EVN网)也多次参与该引力波...
太阳大气中磁重联的多波段观测研讨会于4月9-11日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举行。本次研讨会属于紫台青促会“西天取经论坛”第五期,同时也属于“中国太阳物理青年学者研讨会”系列,由太阳活动多波段观测研究团组李东博士组织,共有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威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紫台等27名青年学者和学生。本次研讨会共16个口头报告,每个报告约30分...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323次学术会议“行星状星云:恒星和星系演化的多波段探针”将于2016年10月10-14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会议科学委员会由IAU行星状星云工作组全体成员组成,并由刘晓为教授、美国国立光学天文台Letizia Stanghellini博士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manda Karakas教授担任共同主席。会议内容将涵盖行星状星云的所有研究领域。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为LO...
宇宙中比铁更重的元素(即“超铁元素”)的诞生场所还依然是一个谜,被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宇宙物理学分会列为21世纪的十一大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现阶段受到广泛讨论的两类场所是“II型超新星爆发”以及“中子星与中子星或者恒星级质量黑洞的并合”(简称“中子星并合”)。对于中子星并合模型,一个直接的观测证据是一些不稳定的超铁元素会衰变、进而产生一个光学和红外的暂现源,即所谓的Li-Paczynski巨新星(ma...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技术研究室杜源杰博士、陈鼎研究员与北京大学乔国俊教授等合作,使用三维“环间隙”模型针对毫秒脉冲星的射电和伽玛射线等不同波段的脉冲轮廓开展深入研究,成功揭示了这两个波段在磁层中的辐射部位。最新的费米脉冲星的观测(如PSR J0101-6422)对传统的脉冲星辐射模型提出巨大挑战,该论文中的环间隙模型解释了年轻脉冲星(如Crab脉冲星)和毫秒脉冲星(如PSR J0437-47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