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对虾相关记录53条 . 查询时间(0.104 秒)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微孢子虫研究团队首次发现虾肝肠胞虫能够感染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并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和肠道的组织损伤。日前,相关研究以“虾肝肠胞虫在克氏原螯虾中感染增殖:预警小龙虾和对虾养殖”为题,在《水产养殖》在线发表。
202年2月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团队研究了中链脂肪酸(MCFAs) 的混合物(ABS)对南美白对虾生长、肠道健康、肝胰腺健康、肠道菌群和对细菌感染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促进和指导MCFAs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上的使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quaculture Reports》。
2023年2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团队研究了中链脂肪酸(MCFAs) 的混合物(ABS)对南美白对虾生长、肠道健康、肝胰腺健康、肠道菌群和对细菌感染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促进和指导MCFAs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上的使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quaculture Reports》。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研究员和王曼丽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题为“Functional Peroral Infectivity Complex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of Shrimp”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口服感染因子复合物...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相建海和李富花课题研究组主导,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历时十年成功破译了凡纳滨对虾基因组,获得了世界上首个高质量的对虾基因组参考图谱,研究成果1月21日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为甲壳动物研究及对虾基因组育种和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为了研究对虾免疫致敏过程中Dscam基因的表达规律,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中国明对虾Dscam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Dscam基因的cDNA全长为6 624 bp,其中包括171 bp的5'端非编码区,459 bp的3'端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5 994 bp,编码1 996个氨基酸。推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一个信号肽、10个I...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 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以此比较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并预测功能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害的发生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多...
对虾科(Penaeidae)包含有26个属,约有200多种对虾,由于同属内的对虾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只呈现细微的差别,因此使得只基于形态学对对虾科物种的鉴别非常困难。为确定DNA条形码技术在对虾科物种鉴别的可行性,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研究了32种对虾的核苷酸组成、对虾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用邻接法( Neighbor-joining) 构建32种对虾属 COI...
采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F0-ATP合酶b链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744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2 kDa。Blast比对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cDNA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海虱(Caligus clemensi) F0-ATP合酶β亚基的同源性为50%,与黑腹果蝇(Drosophil...
在低温处理仔虾全长cDNA文库的筛选测序中,获得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mei)金属硫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425个碱基,包含177bp开放阅读框,上游98bp的非编码区及下游150bp的非编码区,编码58个氨基酸,其中半胱氨酸含量丰富, 富含金属硫蛋白典型的Cys-X(1-3)-Cys结构。多序列比对表明,凡纳滨对虾MT蛋白序列与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活载体口服递呈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 评价其抗病毒感染能力、对南美白对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血淋巴细胞对病毒特异性吞噬的影响。经口服免疫枯草重组菌株B.subtilis-VP28攻毒后, 对虾的相对存活率达83.3%。为探讨重组菌株的抗病机理,比较研究了免疫相关基因—proPO(酚氧化酶原)、Peroxinectin(...
甲壳动物生长发育总是与蜕皮联系在一起的[1]。为了完成蜕皮,顺利实现生长,甲壳动物在蜕皮间期进行快速大量取食,临近蜕皮前取食逐渐减少,直至蜕皮时停止,待蜕皮后动物具备了坚硬外壳,又开始缓慢取食[2−3]。基于对甲壳动物幼体物质储备的研究,Anger 和Dawirs 提出不可恢复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和饱和储存点(Point of reserve satura...
采用改进的ELLMAN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脑神经节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确定其适宜测定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对虾不同组织AChE活性,比较毒死蜱、敌敌畏、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4种有机磷农药对凡纳滨对虾脑神经节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35 ℃,磷酸缓冲液pH 7.5时,凡纳滨对虾的AChE活性最高,保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