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电镀 电池 腐蚀与防腐化学 电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化学工程 电池材料相关记录36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利:一种柔性薄膜、其制备方法和使用其的锂离子电池材料
近日,清华大学电机系易陈谊课题组基于三苯胺取代的吡咯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低成本空穴传输材料T3,并且可以高效地对其空穴传输等性能进行调控,基于该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了24.85%的高光电转化效率,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程俊教授和杨勇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发展了基于机器学习计算顺磁电池材料动态NMR化学位移的方法,应用于P2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进行实验验证。该工作以“A Machine Learning Protocol for Revealing Ion Transport Mechanisms from Dynamic NMR Shifts in Paramagnetic Battery M...
虽然锂离子电池商业化已有30年,但是由于表征技术的限制,许多电池材料和界面相关的难题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性质一直困扰着电池学术界和工业界。随着未来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锂空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发展,针对其中的电池材料和界面的表征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涉及的材料和界面含有较多的轻元素,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且对空气和电子辐照敏感。冷冻电镜(Cryo-EM)自2017年首次被应用到电池材料领域中(N...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因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孔径可调以及表面官能团丰富等优点而成为一类具有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但是大部分金属有机电池材料由于电化学活性位点局限在金属离子与官能团位点,导致可逆比容量低以及倍率性能差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建军研究员团队和厦门大学张力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计算电化学方法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研究晶体中分子间的堆垛方式以及局域结构成分,从而筛选...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集团中子散射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科学平台,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研发中取得显著进展。该团队结合当前研发热点,发现3d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作为钠离子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元素掺杂可进一步增强材料结构稳定性,调控其性能,改善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员团队联合泰国同步辐射光源研究所的Kidkhunthod研究员等,发现了具有三棱柱配体场的正极材料结构基因(TMO6, TM为过渡金属原子)。该研究成果以K-Ion Battery Cathode Design Utilizing Trigonal Prismatic Ligand Field为题,发表于顶级材料类期刊Advan...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庆东团队发展了一类共轭骨架上无sp3碳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体系,并提出利用“邻位侧链”的位阻效应来抑制受体材料分子的过度聚集。同时,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梯形稠环的芳香性实现对目标受体材料的能级、带隙以及分子取向的调控,提高了材料的电荷传输以及光伏性能。器件优化的最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15.24%。该研究开发了具有合适带隙和聚集性能的...
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锂离子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等大规模储能领域,需要能量密度更高、价格更便宜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硫电池作为一种多电子反应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2600Wh/kg)和价格优势远远高于目前的磷酸铁锂和钴酸锂等商用电池,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单质硫的导电性差、中间产物多硫化物具有穿梭效应、充放电过程中产生体积...
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电动车。层状材料有着较高的比容量,被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应用于国内外中高端电动汽车上(如特斯拉电动车),但随着需求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其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状正极材料各项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通过掺杂其他元素,如Al、Ti等,可以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满足当下对动力电池快充和寿命方面的需求,因此成为当下研...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功并广泛应用与手机、电脑和电动车上。大规模的电动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应用需要资源丰富和成本低的原料,钠比锂的储量在地球更丰富因而成本更低,因此发展高容量高稳定钠离子电池是当前能源科技研发的前沿。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以其优越的离子电导率、高比容量和更廉价的原料成本正在成为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有力替代者。然而,由于钠离子的半径大其层状插层材料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容易受到因过渡金属层相对...
2019年7月24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庆瑜教授、张弓教授、王通教授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论文,发现了约4700个人类“非编码基因”实际上可能翻译成蛋白质,并提供了其中314个由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表达的蛋白质证据。这些蛋白质不是小肽,而是含50个氨基酸以上的蛋白质,它们能稳定存在,并可以在癌症等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这些蛋白质长期以来被人们...
近期,固体所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曾雉研究员课题组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模拟计算,从理论上筛选出了Cu2ZnSnS4(CZTS)中阻碍电池效率的本征缺陷类型并提出了调控方法。相关结果在线发表在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180, 118-122(2018)杂志上。
当前快速发展的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产业和未来智能电网战略,要求发展高性能电池技术作为支撑。然而,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会产生巨大体变化和结构应力,导致电极材料严重粉碎,造成材料内部、材料与电极之间失去电接触,引起电池性能的全面劣化。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杨金虎教授课题组近期通过合理的电极结构设计,发展了一系列低应力、结构稳定的高性能电极材料,实现了电池性能的显著提升。系列研究...
近期,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斌教授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Kai Xiao博士和Xiaoping Wang博士等合作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9.79)发表题为“Real-Time Observation of Order-Disorder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ations Induced Phase Tra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