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作物学 园艺学 土壤学 植物保护学 农药学 林学 畜牧学 兽医学 水产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学 稻曲病菌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087 秒)
2021年12月,Virul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寇艳君团队题为“UvKmt6-mediated H3K27 trimethylation is required for development, pathogenicity, and stress response in Ustilaginoidea virens”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表观阻遏修饰因子多梳复合...
2021年11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立刚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hemical Science (IF 9.825)上在线发表题为“Elucidation of ustilaginoidin biosynthesis reveals a previously unrecognised class of ene-reductases”的最新研究成果。
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该病害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还产生多种有害毒素,严重影响稻米品质。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控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然而稻曲病抗性种质资源缺乏和现阶段稻曲菌与水稻互作分子机制研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抗稻曲病水稻品种的培育。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主要危害水稻穗部,而在水稻其他组织中不表现发病症状,推测稻曲菌中可能具有诱发植物免疫和抗病性的成...
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该病害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还产生多种有害毒素,严重影响稻米品质。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控稻曲病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然而稻曲病抗性种质资源缺乏和现阶段稻曲菌与水稻互作分子机制研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抗稻曲病水稻品种的培育。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主要危害水稻穗部,而在水稻其他组织中不表现发病症状,推测稻曲菌中可能具有诱发植物免疫和抗病性的成...
有性生殖在真菌的生活史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交配型基因是控制有性生殖的关键因子。前期研究发现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MAT1-2型菌株中包含MAT1-2-1和MAT1-2-8两个交配型基因,但是它们如何调控稻曲病菌有性生殖依然不清楚。本文研究了它们在不同侵染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和编码的蛋白结构特性。研究表明MAT1-2-1在侵染不同阶段一直下调表达;而MAT1-...
稻曲病是一种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主产区均有发生,已成为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也属于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研究其病原菌致病机制,对找寻防治药物的特异性靶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稻曲病菌防治药剂研发提供新的靶标。本文综述了稻曲病菌侵染过程、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水稻响应稻曲病菌侵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策略。现有研究表明,稻曲病...
稻曲病菌在侵染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的效应蛋白来帮助其侵染。本研究鉴定到一个稻曲病菌效应蛋白UvSix1-1,同源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具有Six1蛋白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并与多个病原菌中的Six1蛋白具有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UvSix1-1可以抑制Bax、XEG1和INF1引起的烟草叶片细胞坏死,并且其预测的信号肽区域具有分泌功能,在烟草上瞬时表达UvSix1-1可以促进辣椒疫霉的定殖。对不同稻...
稻曲病菌在水稻孕穗期侵染水稻小花,在水稻灌浆后期只在个别稻曲球上形成菌核。因此,稻曲病菌菌核分化与发育基因功能研究的相关试验难度较高。为了探究稻曲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能否形成菌核,本文利用低温或杀菌剂环境对稻曲病菌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在81个菌株中有13个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拟菌核组织,且它们可在低温处理时稳定地产生拟菌核组织。这些拟菌核组织在结构上与菌核类似,但体积较小且组织较为疏松,无法像菌核一...
过去数十年来我国稻曲病的发生一直呈不断加重趋势, 并逐渐由一个水稻次要病害发展成为一个水稻主要病害。最近不断强化的针对稻曲病成灾机制和防控技术的研究有了新发现和新观点。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水稻花期的花丝等细胞壁相对疏松的组织, 细胞外扩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曲病的加重与稻曲病菌菌核生成密切相关, 菌核在其生活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能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目前水稻孕穗初期使用杀菌剂是最为有效的稻曲病防...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杀菌剂室内生测试验的观察和高效筛选。本研究以稻曲病菌培养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组合和优化固体培养体系的氮源、碳源、凝固剂以及阳离子浓度,以期构建适合稻曲病菌生长的室内培养体系。结果发现:在5种常见的商品化培养基中,稻曲病菌的生长速率仅为0.7~2.3 ...
利用三角瓶装纳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制备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结果发现, 瓶装培养基的体积与产孢量无关。各菌株在瓶式培养平板上均能正常形成后代孢子。瓶式培养比常规培养皿平板培养具有更高的产孢效率。产孢平板上产生的孢子收取后,菌落继续培养, 新形成的孢子数量大幅下降。由于三角瓶能高效避免污染, 因而认为瓶式培养是制备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的理想技术。
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侵染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全世界不同稻作区均有发生,并在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通过水稻穗期接种后的显微观察及H2O2检测,分析了稻曲病菌侵染引起的小穗结构变化及侵染过程中H2O2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侵染会导致水稻花粉粒畸形、雌蕊发育受抑制、小穗无法正常扬花授粉,抑制谷粒的正常形成,造成稻曲球及白色秕粒的产生。受侵染小穗的H2O...
本文研究了培养基、温度、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薄壁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在培养第7天基本达到最大孢子量; 该菌最适宜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煮汁, 在煮汁中添加蔗糖可大幅提高产孢量; 适宜的产孢温度为26~28℃; 静止培养不利于产孢, 振荡培养有利于产孢, 并表现为转速越高产孢量越多; 光照条件对产孢量没有影响。
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突变菌株B2510为材料,通过分析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和突变基因,分离出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起作用的基因。通过测定突变菌株B2510的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发现,与野生型菌株P1相比,B2510田间接种表现为致病性减弱;在MM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下降,而在PSA和TB3培养基中生长速率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但丧失产孢能力。Southern杂交显示...
由子囊真菌侵染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新兴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害威胁到世界主要水稻栽培区的生产,在中国严重年份的发病面积达到水稻栽培面积的1/3。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的孙文献教授与彭友良教授通过课题组合作,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找到了一些可能影响这种真菌致病力的基因,并提出了关于该真菌侵染机制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讯》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