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岩石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岩石学 大别造山带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应用锆石Ti温度计、榍石Zr温度计和金红石Zr温度计, 对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进行了地质测温. 结合矿物微区元素地球化学和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成功区分出大陆俯冲带变质过程中不同成因和不同期次生长的副矿物. 大别造山带低温/超高压榴辉岩与中温/超高压榴辉岩之间在锆石U-Pb年龄与Ti含量温度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 反映大陆地壳在俯冲过程中至少拆离为两个岩片, 在大陆俯冲隧道内发生变质脱水乃至...
应用传统的岩石学温度压力计, 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 通过温压结构、岩石组合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 提出该造山带由6个岩石构造单元构成. 除(1) 北淮阳变质带变质温压条件较低外, 温度压力自北向南逐渐降低; (2) 北大别变质带(900±50℃, 4.5±0.5 GPa)→(3) 中大别-I带(728±58℃, 3.87±0.36 GPa)→(4) 中大别-II...
通过对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碰撞造山带详尽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剖析, 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经历了三期构造折返. 它们分别是: (1) 碰撞后折返: 与造山带加厚岩石圈构造垮塌有关, 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NW-SE向的伸展, 典型区域是北大别ENE-WSW向展布的变质核杂岩和WNW-ESE展布的桐柏山背形构造; 其构造背景是伴随欧亚大陆东部伸展乃至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中, 岩石圈尺度上大规...
大别造山带,出露大量的浅粒岩,本文就其南缘宿松岩群和与之北侧毗邻的大别岩群中的2个浅粒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宿松岩群的浅粒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866±48Ma),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的原岩则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1159±80Ma),并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497±16Ma)。这为宿松岩群形成时代的确定以及与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层对比提供一条重要的证据。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南部的研子岗碱性杂岩体侵位于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随县群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岩体的主体岩性角闪正长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33± 1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这一年龄也是大别造山带中已知形成时代最早的早白垩世碱性岩体的结晶年龄(单颗粒锆石U-Pb法)。研子岗碱性杂岩体具有碱性岩典型的富碱(K2O+Na2O=8.38%~11.26%)、低硅(SiO2=63...
石英C轴组构常常记录递进变形过程中晚期增量变形的构造特征,因而可以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内岩石中石英C轴组构的分析来确定造山带构造变形历史中的晚期变形事件的运动学特征。本次工作在大别造山带各单元中采集了一系列样品,对其进行石英C轴组构分析。石英C轴组构结果表明,北淮阳带就位于同造山折返第一阶段,其运动型式为上盘向NW的剪切变形;南大别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带与宿松杂岩带就位于同造山折返第二阶段,运动型式表现...
期刊信息 篇名 大别造山带地缝合线与深部地缝合线的解耦及大陆碰撞岩石圈楔入模型:中国东部中生代镁铁质岩浆岩的Sr-Nd-Pb同位素证据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李曙光,杨蔚 第一作者单位 刊物名称 科学通报 页面 47(24): 1898-1905 出版日期 2002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大别山俯冲陆壳与上地幔的相互作用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华北、华南地块之间的大地构造交界带.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的3000余年的地震活动性,并根据1918~2006年问苏鲁-大别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1000余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系统研究了地壳应力场和构造运动的区域特征,探讨了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机制.结果表明,苏鲁带以及华北地区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的同时,受到从贝加尔湖经过大华北直到琉球海沟的广阔地域里存在着的统一的、方...
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分析了祝家铺14个辉长岩样品中的Ir,Ru,Rh,Pt和Pd的含量。结果显示其PGE的含量较低,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PGE分布模式呈正斜率型,PPGE相对原始地幔略微亏损,而IPGE强烈亏损,Pd/Ir值(22—138)远高于相应的地幔比值,表明铂族元素发生了分异。对祝家铺辉长岩的铂族元素研究表明,在其源区发生过硫化物的分异作用,地壳的混入可能促进了硫化物的饱和。祝家...
大别山已报导的锆石U-Pb年龄数据的综合对比表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变质锆石的ID-TIMS年龄变化范围为212~238Ma(平均值为225.8Ma),SHRIMP单个样品年龄平均值变化范围219~231Ma(平均值为224.2Ma),二者吻合得很好。已报导的Cameca IMS 1270锆石U-Pb年龄显示较大变化。瑞典及美国有关实验室用Cameca IMS 1270得到的年龄值与ID-TIMS...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分布在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北的上叠式火山盆地中,主要为一套以钾玄岩-粗安岩-安粗岩-粗面岩为主体的中偏碱性岩石组合,晚期出现少量碱性火山岩。化学成分上具有富碱、富钾、贫钛、氧化系数较高等特点。岩石的Rb、Ba、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高,富轻稀土,La/Nb、Ba/Nb及LREE/HREE比值高,并且有显著的Nb、Ti负异常和Pb正异常,而铕异常则不明显。富钾火...
应用U-Pb和二次离子探针(法国产SIMS 1270)U-Pb法对大别造山带核部桃园寨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年龄测定,给出其形成年龄为136~129 Ma。这一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核部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和火山盆地,也说明在这一时期,该区的构造环境与北淮阳地区相似。据现残存的火山地貌和标高,及相邻的北淮阳地区的中生代火山盆地及火山沉积物的厚度,推测其剥蚀深度约 3000 m。
大别造山带南部宿松球颗结构安山岩的球颗结构指示此安山岩是喷发于水下环境。球颗由放射状斜长石(蚀变为钠长石和更长石)及少量位于斜长石间隙的单斜辉石、普通角闪石和蚀变矿物石英组成,基质由玻璃质、绿泥石、黝帘石、角闪石组成,SiO2=56.17%-58.31%,AI2O3=14.08% -14.67%,TiO2=0.91%-0.94%,NaO=4.19%-4.58%,K2O=0.93%-1.42%,Mg...
大别造山带北部石竹河二长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707±42Ma,在229±18Ma曾受到高温变质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印支期变质作用不仅反映在大别造山带南部的变质岩中,而且造山带北部的部分变质岩也保存了这一重要记录。大别造山带北部存在印支期变质年龄的片麻岩、榴辉岩或残留相表明,该地块与造山带南部一样是印支期板块俯冲碰撞中俯冲板块的一部分。华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缝合线可能位...
锆石是U-Pb计时的首选对象,对于地质历史复杂的变质岩地区,如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年代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变质岩中锆石经历了Pb的扩散丢失作用;晶格损伤导致的蜕晶化作用;增生-混合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这些过程对锆石计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测定的年龄有确定的地质意义,在进行锆石U-Pb定年前,必需对锆石进行成因矿物学和矿物内部结构研究,特别是阴极荧光和背散射电子成像研究,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