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语言 传承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14 秒)
《中国字中国人》一书的编写出版,站在文化高地之上,打造文化“两创”的新标杆,可谓功莫大焉,薪火传承,生生不息。本书主旨阐明,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使用中国字、书写中国字、研究中国字,从中国字里领悟修身处事之道。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字,中国字又塑造了中国人,二者同生共长。《中国字中国人》是发掘、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是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2022年8月4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宁连心”社会实践队开启了第一次的线上授课。课程主要以中国文化特色——汉字为主。本次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从文化基础入手,逐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一步步体会汉字进化的神奇。这一次的授课,在网上作为线上授课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实践队队员将网络转化为连接两地师生的桥梁和讲课的工具,将自己在电脑上搜索到的授课资料及制作的课件一一分享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
2022年3月31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文化与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八部委联合领导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工作推进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进行。会议由工程秘书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二级巡视员王丹卉(兼工程秘书长)、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及16...
北京语言大学新任特聘教授董志翘先生,向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捐赠全套《续藏经》,捐赠仪式2021年9月10日在基地信息化室举行。基地副主任罗卫东教授主持仪式,基地专家和部分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甲骨学百余年传承发展     甲骨学  古文字研究  百余年  发展       < 2021/8/11
甲骨学是以甲骨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甲骨学限于研究甲骨文本身;广义甲骨学则以甲骨刻辞为载体论述历史文化,是一门专门性学科。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具有一定体系的文字,距今约3400年,122年前甲骨文被发现,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千余年。然而,由于其历时久远,难以辨识,需长期专心探究,方能知其一二,因此,甲骨学及甲骨文研究一度几成“绝学”。百余年来甲骨学研究的历史和现...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公布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名单,委员会设顾问5人、委员15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故宫博物院、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音序)等单位。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宋镇豪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锡全教授...
2020年12月10日,“文字學與古文字學研究的現狀及展望”座談會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召開,我基地執行主任華學誠教授應邀出席。會議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主持,中山大學陳偉武教授、吉林大學馮勝君教授、北京語言大學華學誠教授、清華大學李守奎教授、鄭州大學李運富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王貴元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王立軍教授、浙江大學王雲路教授、浙江大學張涌泉教授和湖南師範大學...
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致贺信。为深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总体规划,启动实施该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
2020年2月5日,著名萨满文化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满族说部”传承人富育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吉林省长春市逝世,享年 88岁。富育光先生,1933年出生,满族,黑龙江省爱辉县人。1958 年,富育光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文系,后专门从事萨满及满族文化研究工作。曾担任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长春师范大学萨满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近日,《言·象·意——汉字的传承与传播》主题论坛在逸夫楼二楼报告厅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及博物馆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汉字的饕餮盛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朱崇志对各位主讲嘉宾和老师同学们表示欢迎,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传播中华汉字文化,碰撞思维的火花。同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慎金花进行了开幕致辞,强调了同济大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闻学堂便是同济大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
穿越三千年的历史,甲骨文的发展仿若星辰,照亮了我们与殷商展开对话的一幕幕瞬间。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宝藏,展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精神脉络;代代绵延,是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赓续,滋养了写在中华基因中的文化气质底蕴。“一片甲骨惊天下”。作为中国已知的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蕴含着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也奠定了汉字方块形态和发展框架。120年间,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在新...
2019年5月10日上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河南省教育厅、郑州大学共建“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主校区举行。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河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学进,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出席,学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田立新在讲话中指出,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批准成立的第21家科研机构,希望中心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坚持大语言文字...
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正式下发函件,决定联同河南省教育厅共建“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心设在郑州大学。这也是教育部语信司在河南设立的唯一一个社科科研机构。河南是汉字发源地,具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丰富的古文字资料和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悠久的汉字研究历史,还有以《三字经》《千字文》及现代《中华字经》为代表的汉字教育传统,深厚的中原文化根基造就了华夏文明宏宇。中心的获批,将进一步发挥...
2018年9月26-28日,由长春师范大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满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长春师范大学科研处、历史文化学院、满族文化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满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暨满族文化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回顾”在吉林长春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故宫博物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沈阳故宫博物院...
九年热血成三册,百年大计传万人。当无数关心满文抢救工作的有识之士仍在不停地大声疾呼时,吉林省满语言文化研究者已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1月18日,由我校出版社出版的满语纪念册《传承》一书正式发行,并举行了发行仪式。原全国文联副主席段成桂,施慧达药业集团董事长薛传校,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伯光,长春市南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云峰,宣传部副部长李玉辉,南关区文化局局长魏兰,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