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群落学 动物形态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组织学 动物细胞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殖生物学 动物生长发育学 动物遗传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分类学 实验动物学 动物寄生虫学 动物病毒学 动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物学 草原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96 秒)
中科院植物所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研究站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对象,持续关注当地畜牧业发展,发现近十年来牧户的畜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本地牛逐渐被外来品种牛及其与本地牛无序杂交繁育的后代所取代,当前畜群适应性较差,牧民不得不频繁使用ML(每年至少2次)。为了探明ML应用对粪甲虫的影响,研究人员基于野外控制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对比研究了2010年和2020年的粪甲虫数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十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团队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选取其食谱中的8种植物(5种喜食植物和3种非喜食植物),开展了不同食物种类丰富度对其肠道微生物、生长发育、存活、免疫等影响的饲喂实验研究。依据田鼠对植物的喜食程度,从小到大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分别构建了8种水平的食物多样性的食谱,连续饲喂田鼠1个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知彬研究员领导的合作团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建立了24个大型的生态因子模拟实验围栏(围栏大小:60米*80米),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2个围栏用以研究气候变化下降水模式改变对布氏田鼠种群暴发的影响。该研究设施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采用泵压喷灌控制降水时间和强度。研究时间长达10年,标记和重捕布氏田鼠18452只,调查植物样方3000块。
2021年9月30日上午,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薇教授、于海泉教授、佟彬副研究员、亢燕副教授、内蒙古大学科技处张俊萍老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参加签约仪式。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包文霞、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局四级调研员刘英、农社科乌音...
在内蒙古草原,蝗虫灾害始终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放牧活动的增加、草地退化严重,蝗虫灾害发生频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1987年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研究员就开始从事草原蝗虫群落动态与放牧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当时,他们就发现在过度放牧的草地蝗虫密度相对较高,特别是亚洲小车蝗和鼓翅皱膝蝗的密度最高。当时的解释是过度放牧的草地可能为蝗虫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条件,但尚未考虑放牧引...
我们前已报道过缺角血蟀和森林革蟀的染色体[1,27。有关蟀类细胞遗传研究的概况和现状,Olive:已作了全面综述[C3,41。目前已记载了104种蟀类的染色体资料,二倍体染色体的数目自12至34条。长期以来,前人沿用压片法制片,地衣红染色,未能进行分带研究。我们从1978年起,逐步改进方法,由压片法改为气干法制片,由地衣红改为Giemsa染色,低渗处理及分带技术取得成功。本文首次报告草原革蟀早期胚...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东段啮齿动物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应用Whittaker相似性指数I=1-0.5Σ∣ai-bi∣作为聚类指标,初步将17个样地内所获5科18种啮齿动物划分为8个群落。经与相关系数的聚类结果比较,认为前者更能反映该段啮齿动物的组成特点和群落结构特征。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64 个沙狐洞穴的观测,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沙狐洞穴选择作了初步的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沙狐春季洞穴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有7 种, 依次为:坡位因子(随坡度、坡高的变化而变化) , 水源因子, 植被因子, 微气候因子, 食物因子, 人为干扰因子和微生境因子。而坡向、洞口朝向及洞道口倾角等影响不明显。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赤狐的25个洞穴观测,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赤狐繁殖期的洞穴选择。结果表明, 影响赤狐繁殖期洞穴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水源, 其次是坡向、坡位和坡度, 人为干扰、隐蔽程度及洞口朝向等因子对其影响作用不明显。繁殖期赤狐的最适洞穴选择为: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下坡位、坡度 5°~25°、距水源 500~1 000 m。
利用低温诱导,以食物平衡法对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的最大同化能进行了测定: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逐渐降温,温度梯度依次为:23℃ 、l5℃ 、l0℃ 、5℃ 、0℃ 、–3℃和–6℃。结果显示动物的同化能5℃ 后基本维持不变.0℃达峰值,为3.37±0.33 kJ/g·d。另一组动物则直接进入5℃和0℃测定同化能,在0℃时测得突然降温组最大同化能为2.39±0,22 kJ/g·d 布氏田鼠的基础代谢...
对呼伦贝尔草原地区黄羊肾脏重量和肾脏中心脂肪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初步评价了不同年龄—性别组黄羊以及不同季节黄羊体况的差异。发现:黄羊左肾重量大于右肾,不同年龄—性别组黄羊间肾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肾重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黄羊肾重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季肾重大于秋、冬二季;KMFI值在不同的年龄—性别组间也呈明显的差异性(P﹤0.01),KMFI 值亦与体重呈正相...
本文比较研究了草原田鼠和草甸田鼠自然种群在不同密度周期时相雌鼠攻击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时相, 草原田鼠种群中攻击雌鼠所占比例以及接近、威胁、进攻、退避, 进攻/ 接近等5 种行为变量均无显著的差异, 5 种行为变量与种群密度亦均不呈显著的线形相关关系。然而, 草甸田鼠在不同密度时相攻击雌鼠的比例差异显著。低密度时相, 雌鼠发生威胁行为的平均次数显著高于上升和衰减时相, 进攻行为的平均次...
摘要: 采用标志重捕、染色标记和野外观测法研究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实验种群,采用4 种活动模式指数(日活动差异指数θ,昼行性指数λ,峰型指数;活动强度指数η)分析田鼠昼夜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全年12 个月的昼行性指数λ 均高于0.542,为典型的昼行性种类。其活动节律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环境温度有关:1、2、3、4、11、12 月,气温较低,布氏田鼠的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单峰型;5...
摘要: 以青藏铁路海晏段的温性草原区为研究地点,通过铗日法确定距离铁路不同距离的区域中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分析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温性草原区铁路运营对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所捕获的啮齿动物有甘肃鼠兔、五趾跳鼠、长尾仓鼠和灰仓鼠;从1984 年铁路投入运营以来,没有发现铁路运营带来新物种的入侵;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在距离铁路不同距离的...
题目: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作者:米景川,夏连续,王兰芳,张大禹,韩效忠 内蒙古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摘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