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冰川相关记录84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应对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释放冰川中储存的污染物。其中,全氟化合物,因其极强的化学稳定性被称为“永久化学品”,是继氮磷之后首类突破地球行星安全边界的人造污染物,对冰冻圈的生态系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背景: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和亚洲中部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维系生态环境的命脉。新疆冰川水储量约为2.4万亿方,居全国之首。冰川融水径流超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25%,在水资源构成和河川径流的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疆是中国最重要的积雪地区之一,积雪与冰川资源一样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新疆冰川和积雪对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呈现...
数字高程模型(DEM)被广泛用于估算全球冰川质量损失。传统的基于DEM的大地测量法只能观测到冰川表面和水面,无法揭示发生在冰前湖泊水面以下的冰川质量损失。喜马拉雅地区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冰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正在加速消融与退缩,与冰川相连的冰湖迅速扩张。前人研究更多地聚焦冰湖面积和水量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冰湖溃决、洪水灾害风险。然而,冰湖扩张引起的水下冰质量损失在传统的大地测量法中未被考虑,导致喜...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简称抗性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消融,冰川环境中存留的耐药菌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随冰川消融输出到下游湖泊、河流等环境中,对下游环境的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虽然青藏高原环境较洁净,但外源抗性基因可随大气环流扩散至高原冰川,这些抗性基因继而在冰川...
冰川物质平衡是表征冰川积累和消融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目前国际冰川学界重点和前沿观测研究领域。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区气象数据的稀缺限制了对天山冰川变化的认知。为更好地理解冰川与气候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冰川消融过程和机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天山冰川站)研究人员利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研制开发的冰川能量-物质平衡模型(COSIMA,COupled Snowpa...
冰川是气候变暖背景下变化最为快速、最显著和最具指示性的地理要素之一。过去50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冰川加速消融退缩,造成海平面上升、水循环变化、冰川灾害增加,引发高度关注。因此,应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冰川消融和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当前区域迅速增温、冰川快速退缩的情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国的山地冰川在数量上以小冰川(面积小于1km2)为主,占到冰川总数的80%。数量众多的小冰川应对气候变...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而且很容易被观察到。自20世纪中叶以来,无论海拔高度或纬度如何,冰川都在以极快速度消退。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只部分了解和测量了冰川融化程度。日前,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法国图卢兹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发表了一份关于全球冰川消退的综合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在线发表于《自然》。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的研究团队在廓琼岗日冰川末端搭建起多要素自动化监测塔和直径8米的科考保障帐篷,架设了冰面自动气象站、冰温与位移监测仪,并勘测了冰川的厚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全球大多数冰川快速消融。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达古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给达古冰川盖上了一层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团队前往达古冰川评估试验成效。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道,有“末日冰川”之称的南极思韦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担忧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大气中的吸光性杂质主要指黑碳、有机碳、粉尘等物质,可通过改变直接辐射强迫、与云的相互作用、雪冰反照率和相关反馈机制,显著影响大气与雪冰介质的能量平衡,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独特作用。全球变暖背景下,吸光性杂质导致的雪冰反照率反馈作用会进一步加剧冰川退缩,并影响区域的水文循环以及水资源。中亚地区广泛分布的冰川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绿洲农业及生态环境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深刻认识沉降到中亚冰川表面的吸光性杂质的...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于2000年提出了“人类世”概念。他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变已开创一个新的地质年代,地球告别了1.17万年前开始的地质年代“全新世”。在随后的近20年时间里,科学界对于确立“人类世”这一新的地质年代的意见趋于一致,但关于“人类世”的起始时间则存在不同的观点。
2020年1月25日3点18分,谢自楚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3岁。谢自楚先生是我国第一个“极地冰川学”留学生,第一个到北极考察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前往南极考察和越冬中国冰川学家,足迹踏遍南北两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先生一生热爱冰川事业,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和中国冰川事业融入国际潮流的推动者。先生一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宽容诚恳、乐于帮助所有人,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冰川学、冻土学等领域的科研中坚...
有机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气候变暖背景下,第三极地区冻土退化、雪冰融化,均可释放大量的可溶有机碳(DOC)进入下游生态系统。但目前,对河流碳输送在区域以及全球碳收支研究中的作用研究不足,特别是冻土活动层冻融过程对河流DOC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此外,DOC具有较强的生物可利用性,且可有效吸收紫外和近紫外波段的太阳辐射,也是造成冰川消融的吸光性杂质之一。DOC...
2020年2月21日,《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古老碳库对于冰消期的甲烷预算并不重要》的文章指出,冰川中储存的古老碳库不太可能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