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科学 北京地区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457 秒)
气溶胶消光引起的大气能见度下降是气溶胶污染的一个显著环境效应,量化气溶胶化学成分的消光贡献是大气污染防控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辛金元研究员团队利用2012-2013年北京地区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和黑碳仪的长期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不同季节与不同气团来向控制条件下气溶胶化学成分消光贡献演变特征。基于中午前后细颗粒物在混合层内均匀分布的特征,提出了新的大气混合层整层气溶胶消光系数(σ)的计算方...
研究城市地表覆盖与地表温度(LST)的关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Landsat TM数据支持下,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提取不透水地表信息,结合LST和地表热通量,分析不透水地表覆盖度(ISA)和LS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不透水地表对LST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84—2014年北京不透水地表面积迅速增长,中覆盖度比例下降,高覆盖度比例增加;LST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
湿清除过程是大气气溶胶和污染气体最有效的清除方式之一,可以分为云内清除和云下冲刷。许多研究指出污染较重的地区,云下冲刷的贡献大于云内清除,且不同组分间云下冲刷的贡献各不相同。云下湿清除系数(BWSC)是描述云下湿清除过程的重要参数。目前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TMs)对于云下湿清除的表征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数值模式对湿沉降的模拟存在着显著的误差。大气所葛宝珠副研究员和徐丹卉博士生基于长期连续的降水分...
大气污染除受当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影响外,边界层结构的改变对大气污染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模式可以模拟大气气溶胶与边界层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引起边界层结构的变化仍难于定量。
近日,安光所张为俊研究员课题组在区域传输对整层大气柱内气溶胶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以Dependence of columnar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opt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n regional transport in Beijing为题发表于荷兰Elsevier集团出版的Atmos...
北京东北方向的兴隆天文台,自主搭建的大气辐射观测仪器对OH夜气辉从2011年12月开始进行观测.利用高分辨率的OH(8-3)带的振转光谱计算了转动温度,并与TIMED/SABER探测的温度进行了比较.观测表明,两年(2012—2013)的OH(8-3)带转动温度平均值为203.0±11.2 K,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温差可达60 K.与SABER观测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对日平均的转动...
本文给出了CALIPSO卫星偏振激光雷达自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间探测的北京地区大气云层的统计特性,并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对激光雷达探测的云进行了分类,当云的温度低于0℃时发现了过冷水的存在.统计结果表明:温度在0℃以上时,大气中的云大部分为水云;温度在0℃至-25℃之间时,大气中会有过冷水和水平导向的片状晶体的冰云存在;温度低于-45℃时,大气中的云则大部分由随机导向的晶体颗粒组成.最后,本...
近百年来的全球增温受到广泛关注. 了解过去气候的自然变率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石笋记录分辨率高, 可精确定年, 为过去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应用1958-2008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的几种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均具较大的年际变化特征,高温事件的分布为双峰型结构,1990年代以来为高温多发期,年极端高温强度及连续高温日数均有增加的趋势,低温事件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2)强对流天气事件如暴雨、冰雹、雷暴日数的下降趋势不明显,但强度有减弱的迹象,大风、沙尘暴、大雾事件...
自工业革命以来, 全球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均起到作用, 但各自的可能贡献量及温度变化的区域差异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于北京石花洞石笋重建的过去2650年5~8月平均温度的时间序列, 用奇异谱方法(SSA)探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北京地区5~8月温度变化的可能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 在自然因素驱动下, 150年来北京5~8月温度应为总体降低趋势, 估计18...
0.3μm)为几~几百个/cm3;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日变化型式与近地面气溶胶数浓度呈现相反的走向;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数浓度的日、季节变化显示了整层大气和近地面大气气溶胶与该地区气象、气候条件的关系.气溶胶数浓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向的关系是偏东风数浓度大,西、西南风数浓度小.电子显微镜分析的结果表明:颗粒物的形态以不规则形、丸形、液态滴形和方形为主;颗粒物化学元素组成有Si、K、S、A...
通过对2001年12月7日降雪天气过程与历史同期降雪过程的比较以及对降雪过程中不同物理介质路面温度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12·7"北京地区路面交通严重受阻是由于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城市和特定的路面状况等多种非气象因素与"落雪成冰"的气象环境条件共同作用造成的.这种气象环境条件的形成是由于降雪过程中,雪面、路面与近地面大气之间复杂的热量交换和相互影响的结果:降雪开始时,由于雪片的吸热作用,造成路面和紧...
介绍了近年来研制的一台多波长激光雷达及其探测对流层高云和气溶胶的实验,并依据探测结果重点分析了北京2000年1月至4月对流层上部云和气溶胶在532 nm波长的消光系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6 km至11 km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在0.0152至0.0284之间变化,均值为0.0192.从6 km至11 km的云光学厚度值在0.014至0.23之间变化.观测到的单层高云的厚度最大为6 km.4月6日,...
利用2000年6月1日~8月11日北京地区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lobe Positioning System)网遥感大气总水汽量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大气总水汽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大气总水汽量与日平均温度、地面水汽压和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总水汽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对于地理位置基本相近的台站,海拔高度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高山站的水汽总量低于平原站;在晴天,地面水汽压与大...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气电场监测网在雷电监测中的作用,针对北京地区地面大气电场监测网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资料应用技术研究,我院于2006年1月6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地区地面电场站网建设的阶段总结研讨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