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剂学 >>>
搜索结果: 1-12 共查到药剂学 北京大学药学院相关记录12条 . 查询时间(0.349 秒)
北京大学药学院2015年科研项目。
齐宪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的基金项目包括北京大学药学院青年启动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科技部863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是北京大学创新药物平台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的骨干成员。担任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评审专家。
吕万良,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药剂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留校任教;1999年6月任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副教授;2001-2003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国立大学医院任ResearchScientist,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医学中心Scientist;2004-200...
张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58年5月生于四川省泸州市。1982年毕业于原北京学院药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比利时和日本工作学习。1982-1992年在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工作,1995年后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工作。
李馨儒,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获得药物制剂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在沈阳药科大学获得药剂学理学硕士学位。2011年在北京大学药学院获得药剂学在职博士学位。同年8月到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工作。主讲物理化学、物理药剂学实验和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参加的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新剂型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
周田彦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分别于1992 年、1998 年在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98年留校至今一直在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工作,并于2006 年取得药剂学博士学位。曾到香港理工大学(2002-2004)和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立大学(2007-2008)作访问研究。主持了北京大学药学院青年启动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是北京大学创新药物平台代...
王坚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2年9月—1997年7月 北京医科大学 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8月—1999年8月,留校在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学生办公室担任学生辅导员,助教;1999年9月—2004年6月 北京大学 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于2002年7月—2004年4月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作为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4年8月,留校任教受聘为讲师,2007年8...
刘艳,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副主任,1986年在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到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工作。1998-2000年到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化学与药学系工作与学习。2000年至今,任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副教授。讲授物理化学、物理药剂学和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等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担任《化学学报》、《药学学报》、《中...
范田园,博士,副教授,自1983年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陆续获得学士(1988年)、硕士(1991年)和博士(2001年)学位,曾分别到香港中文大学(1996年)和日本星药科大学(2002年)访问学习。从事药剂学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教学: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包括《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缓控释给药系统》和《高等药物动力学》等;参编教材多部;2004年起任硕士生导师...
药剂学科最早建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药剂学系建立于1996年,由原来的药剂学、物理药学、分析与药物分析化学研究室组成,魏树礼教授任系主任,1999年由张强教授任系主任,2003年重新调整后由药剂学和物理化学两个研究室组成。现任系主任为卢炜教授,系副主任为吕万良教授(兼)和刘艳副教授,党支部书记由齐宪荣教授担任。 药剂学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教学队伍。全系目前有教职员 16 名,包括 5 名教授...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     北京大学  药剂学       < 2008/1/20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的前身是药剂学教研室。全系目前有教职员18名,包括3名教授、7名副教授。全系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引用100多次,获得省部组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国家级科研任务近20项。
张强,男,1958年出生。现为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剂系主任、北京大学药学院(科研)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给药系统和载体给药系统,近期主要为分子药剂学。完成了新制剂研究20余项,包括5个一类新药的制剂研究、首创1种新型纳米制剂和1种新缓释片剂,研制的制剂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申请国内外专利5项, 涉及到纳米、控释和微乳等高新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