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神经病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神经病学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0.137 秒)
2024年3月25日,记者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周非凡教授团队发现,对衰老及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实施无接触经颅光疗,可缓解小鼠病理现象、提升认知能力。这一发现为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调控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发表在最新一期《干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能通过骨髓移植转移。当研究团队将携带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正常的实验室小鼠中时,接受者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而且病情发展速度更快。
牙周病作为口腔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口腔健康,也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 2024年3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牙周病科主任医师宋忠臣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刚教授团队,近日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杂志》(《Alzheimer’s Research&Therapy》,影响因子9.0)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其中揭示阿尔茨...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叶小菁团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科学中心唐亚梅团队和林伟杰团队,研究发现了贝伐单抗可减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进程。相关研究发表于《转化神经变性病》(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记者2023年11月2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通过与国际多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协作,揭示了脑室形态影响脑疾病发生的遗传机制。他们率先发现侧脑室下角体积增大是阿尔茨海默病可遗传的影像标记,可早期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2023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贺焯皓课题组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Virginia M.-Y. Lee实验室合作,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报道了重复性创伤性脑损伤(repetitive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rTBI)可以诱导生理tau蛋白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脑健康和认知研究团队在国际阿尔茨海默病(AD)协会官方杂志《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发表论文,研究人员应用MemTrax记忆认知评估系统(以下简称MemTrax)进行认知数字化筛查并构建非线性模型,生成不同年龄、教育程度人群的认知百分位曲线,应用该曲线可进行AD及其他认知疾病的大规模筛查和随访。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科学家首次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新病因:脱铁性细胞死亡。这一过程由铁在细胞内积聚引起,会破坏参与大脑免疫反应的小胶质细胞。相关论文发表于《神经病学年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占老年期痴呆的60%~70%。阿尔茨海默病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成倍增加。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重,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保守估计中国目前至少有6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2050年将达2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残疾程度重,死亡率也远高于一般人群。在发达国家...
2023年7月19日至20日,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的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临床队列研究”(以下简称“项目”)中期推进会在京举行。
几年以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以下简称软件所)特别研究助理孙伟的爷爷被确诊为这种疾病,在那些遗忘、幻想、无理取闹的故事里,沉淀着一种隐匿的悲伤,是他见到爷爷偶尔清醒时,无尽的落寞,是爷爷明明不记得自己,却还要努力附和。他无力对抗这种情绪。
第一项研究使用CRISPR技术,把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APP基因末端剪掉一小部分,发现β-淀粉样斑块和相关炎症标志物的数量减少,还看到了神经保护APP的增加,最重要的是,小鼠的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得到了纠正。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等,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AD的手段,对于其致病机制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家族遗传性AD的研究。然而,绝大多数AD患者是散发性的,具有完全不同的风险基因,且临床表现也具有多样性。两者是具有相同致病机制的同一类疾病,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这是该领域的一个核心难题。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深度睡眠能防止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质损害大脑,可能有助缓解病情导致的记忆丧失。
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病理学家汉娜·哈姆森(HannahHarmsen)说,对一名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79岁女性进行的全面尸检和详细大脑检查结果“强烈表明,注射Lecanemab是导致其死亡的催化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