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气候学 系统相关记录154条 . 查询时间(3.727 秒)
为减缓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了《巴黎协定》,提出了“将全球温度上升很好地限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2°C以下,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C以内”的目标。科学界发现,本世纪内实现该目标需要借助CO2移除手段。一些自然属性,如平衡气候响应、海洋垂直混合,会调节该CO2移除的降温效果。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然没有回答哪些自然属性对该降温效果起到主要的调节作用。借助复杂气候模式研究该问题是领域内的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增强陆地碳汇(也称为自然气候解决方案)被认为是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新疆干旱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准确估算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源/汇规模对了解区域碳源/汇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研究表明,持续干旱是导致北方地区森林碳储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新疆地区林草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一种测量温室气体的系统及方法
全球变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关于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碳对气候变暖的具体响应仍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团队对142篇论文进行meta分析,对986项不同碳源对气候变暖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浮毯”型湿地。北海湿地表面常年覆盖浮毯状的草排,而天气条件对该类型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晰。
湿地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境内,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浮毯”型湿地,湿地表面常年覆盖有浮毯状的草排,天气条件对该类型湿地碳交换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晰。
世界卫生组织19日警告称,北半球极端高温正给医疗系统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弱势群体受冲击更加严重。
山地环境中的植物为山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受气候变化影响,山地居民的生计活动与资源管理策略面临巨大的适应性威胁。提高山地居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应能力并确保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已刻不容缓。
2022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傅伯杰团队等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在线发表题为Biophysic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on China’s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的论文,评估了中国生态系统管理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
2022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题为“Biophysic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on China’s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的论文,评估了中国生态系统管理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
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是造成暴雨、冰雹、雷雨大风和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系统,其水平尺度在2-2500公里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小时至几天之间,包括对流单体、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等各种组织形态。中尺度对流系统不仅是降水的重要来源,而且中尺度对流系统释放的潜热会显著影响大气环流,因此也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空间和时间范围横跨多个尺度...
热带气旋(TC)/台风/飓风带来的极端天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1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图集》,该书指出,在过去50年中,在死亡人数上全球十大灾害中有三起是热带气旋造成的,而经济损失排名前十的灾害中有七个是由热带气旋造成的。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气旋的模拟和预测变得尤为重要,是国际前沿热点领域,但准确模...
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气候变化越来越重要,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问题和挑战。2015年《巴黎协定》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新的里程碑。然而气候协定中的国家自主贡献、资金机制和全球盘点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是否有效仍存在争议(图1)。近日国际期刊Cell子刊One Earth发表了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与数学科学学院、Universidade do Minho合作的最新研究成...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田永军教授团队在生物、生态、环境科学领域顶尖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题为“Critical transitions and ecological resilience of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n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西...
近日,由童金南教授领导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陆相生物与环境演化”研究团队,联合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崔莹博士和英国利兹大学Paul Wignall教授,利用华南陆相地层中高分辨率的C3植物有机碳同位素首次重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气CO2浓度连续变化趋势。该成果于4月9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吴玉样,通讯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