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寻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2022年是“大中华寻宝系列”出版10周年,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5周年,2022年4月21日,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主办的“《内蒙古寻宝记》百城千店正版联盟新书首发式”在线重召开。本次活动邀请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长何亚睿先生及全国150余位经销商嘉宾参加,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副社长闵蓉、史旻星出席了本次活动。
2017年6月4日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组织的“寻羊读书论坛”第八期在北外国际大厦222室成功举办。“寻羊读书会”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教授倡导筹办,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李真副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嵩副教授负责两校筹会的具体接洽工作。此次读书论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
在20 世纪50 年代末的台湾怀乡潮中,林海音用《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构建了一个与政治化的历史语境间离的北京。在后涉的叙事中,她重新经历着北京古老与现代的双重启蒙,在对自我身份的逐渐确立中,完成了成长这一叙事使命,同时也用自己的行进重现了北京的都市进程。在叙事中,成人叙事者时常悄然浮现,儿童与成人两种声音不断在文本中产生错位甚至断裂,表现出了两种相异的叙事态度。作为隐在的成人叙事者,林海音以虚设的...
2013年10月16日,作为第25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的重要内容,“李白生平”研讨会在马钢宾馆举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李白研究专家聚首一堂,围绕李白的婚姻、横山“石门”石刻、李白生卒年、李白与五松山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本报记者记录部分专家观点,整理如下。 薛天纬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文学不是用来复制日常生活或拉平生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叙事中由最真实的困境出发,用深达灵魂核心的书写直抵存在之层面,去伪存真,呈现最深切的生存体验和日常生活的尊严,写出“可珍重的人世”,使日常生活向更丰富的可能性敞开 。
诗歌意境的审美内涵可以从情景交融和象外之象两个方面来界定,前者是意境生成的基本条件,后者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这个研究成果为意境翻译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有助于确立译作意境的批评原则和具体标准。文章选择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个案来解析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依据意境的批评标准从18 种译文中挑选出华兹生译本探讨了诗歌意境翻译批评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目的是为印象式的诗歌意境提供一种科学的翻译批评模式。
重寻文学评价的微弱呼声     重寻  文学评价  微弱呼声       < 2010/6/21
今天的文学研究界,能够用“心”来写文章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都适应了、习惯了不用“心”、不动“心”,改用现成的某种理论、某个学说或某类话语,和某些现成的材料进行对接、嫁接和拼贴、组合,做起来不但省时省力,而且显得有体系、有高度、有新玩意。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见怪不怪的怪现象:似乎不怎么读文学的人,可以把文学讲得头头是道;似乎不怎么懂文学的人,可以在文学研究领域呼风唤雨!文学成了什么?文学研究成了什么...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老居瓢泉之稼轩达观乐天,由闽放废原因是遭忌被谗,蒙受不白之冤,但他毕竟不愧是文学史上少有的生命力和意志都极强的强者,他从未被击倒服输。这表现在一,从不绝望作葬花残叶萎顿抱病咽露困苦之声;二,热爱生活,永葆少年人般新鲜感,永远兴高采烈。一年到头,一天到晚,自己给自己找...
话表三藏师徒到镇海禅林寺,众僧相见,安排斋供。四众食毕,那女子也得些食力。渐渐天昏,方丈里点起灯来,众僧一则是问唐僧取经来历,二则是贪看那女子,都攒攒簇簇,排列灯下。三藏对那初见的喇嘛僧道:“院主,明日离了宝山,西去的路途如何?”那僧双膝跪下,慌得长老一把扯住道:“院主请起,我问你个路程,你为何行礼?”那僧道:“老师父明日西行,路途平正,不须费心。只是眼下有件事儿不尴魀,一进门就要说,恐怕冒犯洪威...
《边地梦寻》序          < 2007/12/17
本书作者张君直心,是我的一位交往多年的学术友人。 早在40年前,我们的国家经历过一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很了解的大变故。在全民族几乎失掉了任何回旋余地的关头,自上而下地,推行起一场波及全民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直心与我,和我们的千千万万同龄人一样,离开自幼熟悉的大都会,到偏远而贫困的地方“插队落户”。所不同者,是他从上海,到了云南的沧源佤族傣族...
评艾伟《寻父记》 短篇          < 2007/12/12
点评者:魏东峰 与以往类似题材的小说致力于颠覆父权的“弑父”冲动不同,这篇小说重新引入“父亲”这一象征,目的在于指向我们自身难以察觉的与“父亲”的血肉联系,从而发掘出生活中令人惊愕的另一面真实。原来并不被在意甚至被些微厌恶的一个老人,在突然失踪后成为丈夫和妻子共同的焦虑——来自良心深处的、带有罪恶感的不安,逐渐扩大为丈夫的精神失常。小说体现了写作者在日常生活之外发现问题的眼光,描述的不能算是生活...
西安“唐文化”迷醉寻古族           < 2007/11/29
“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唐乐舞、“玉盘珍馐值万钱”的唐御宴、号称“中华迎宾第一式”的仿古入城式……“五一”期间,西安浓郁的唐风唐韵,使八方宾客充分领略到此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黛瓦白墙之泱泱唐风 随着“唐皇城复兴计划”的实施,穿上“唐装”的西安古味更浓。其典型代表有中国第一个唐风广场——大雁塔广场、中国第一个唐诗博览园、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向人们演绎了...
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的《欢喜冤家》是一部文人自创程度较高的话本小说集子,不过,西湖渔隐在“演说”之时,仍然辑采了不少前人的作品,诸如《杜骗新书》、《廉明公案》、《僧尼孽海》等等,本文认为:中篇文言小说《寻芳雅集》、《钟情丽集》也是被辑采的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两部。
在都市的喧嚣和熙攘中,在纷扰的车流与人潮中,您是否还能闭上眼,享受一刻宁静的思? 诗人说,够了,让我享有缄默! 在时尚扑面的嘈杂中,在斑驳陆离的霓虹的频闪中,哪里是可以独步的林中路? 哲人说,林中氤氲的雾霭中,总有隐约的诗意漾出。 我们活着…… 我们如此辛劳地奔行于这个世界…… 我们总得活着,焦灼、烦忙、疲惫而又倦怠…… 然而我们的婴儿依然充满激情地啼叫着坠地,我们的婆母依...
文艺报2007年1月26日讯:广东南海顺德的缫丝业发源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曾有文学及影视作品触及此业,但《丝都寻梦》却首次完整反映缫丝工业历程,承载了独特人文观念,并塑造了自梳女的形象。这也是广东文学创作在题材领域的突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