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天文地球动力学 基本天体测量学 照相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体测量学 空间天体测量学 方位天文学 实用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天体测量学 LAMOST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069 秒)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3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发布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发现。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时域巡天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大约1037光年,处于双星系统中的宁静态中子星。这是继2019年LAMOST黑洞猎手计划研究团队利用视向速度监测方法证认一颗宁静态恒星级黑洞之后,该团队借助LAMOST巡...
近日,国家天文台张伟等人在LAMOST数据中发现了一颗正处于过渡阶段的沃尔夫-拉叶(Wolf-Rayet, WR)星,这颗特殊恒星位于银河系的旋臂中。沃尔夫-拉叶星的寿命仅几十万年,数目非常稀少,而处于过渡阶段的时间仅为万年的量级,从而观测到过渡型的沃尔夫-拉叶星更是十分罕见,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处于过渡阶段的沃尔夫-拉叶星仅为20颗左右。这类恒星对于研究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以及寄主星系的化学演...
近日,国家天文台刘佳明博士、刘超研究员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系房敏博士等合作利用LAMOST DR5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Gaia DR2 的天体测量数据,在太阳系邻近发现了两个未被证认过的年轻星协,距离太阳分别约为150pc和180pc。 星协是宇宙中最小的恒星团组,因其成员星来自于同一个星云,几乎同时形成而往往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自行、距离、年龄、元素丰度等,因此,星协也是研究银河系恒星结...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杜翠花研究小组和美国RPI的Heidi Jo Newberg等人利用国家天文台LAMOST和Gaia空间天体测量卫星观测数据,在近邻晕中发现了24颗晚型(温度4000-6300 K)高速星,其中6颗属于超高速星。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2018, ApJ, 869L, 31)。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类星体巡天是由北京大学教授吴学兵领导的团队开展的一项郭守敬望远镜光谱巡天重点课题。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运行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团队继2016年发表从郭守敬望远镜第一期释放数据中证认发现的1180个新类星体之后,2018年4月10日在美国天文学杂志Astronomical Journal(2018, 155, 189)又发表了第二期和第三期释放数据中类...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卜育德、雷振新与研究员赵刚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热亚矮星搜寻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HELM方法对热亚矮星进行分类。基于已有的热亚矮星光谱数据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热亚矮星单星的分类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0.92和0.96,对热亚矮星双星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是0.80和0.71。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方法具有比其他方法更高的准确率和效率,且该算法对...
2017年6月30日,依据国际天文界惯例及《LAMOST光谱巡天数据政策》,包含LAMOST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三年的光谱数据——DR3数据集对全世界公开发布。全球科学用户均可登录http://dr3.lamost.org/国际发布网站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LAMOST DR3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四年的巡天观测任务,共包含575万条光谱,其中信噪比大于10的高质量光谱达到了...
色指数是天文学中利用颜色来显示恒星表面温度的量。恒星的内禀色指数是给定光谱型恒星所固有的色指数。它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天体在某一波段连续谱的能量分布情况。由于星际消光的存在,恒星的内禀色指数会受到红化,早期的天体物理量给出了不同类型恒星的内禀色指数的值。但是随着LAMOST这些大型光谱巡天望远镜获取光谱数据的增加,天文学家希望利用最新的观测结果,得到更可靠和波段范围覆盖更广泛的恒星内禀色指数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夏啟然、刘超、毛淑德等人利用精心挑选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观测数据,采用假设较少、数学表达简单的Kz力模型,对太阳附近的暗物质密度进行了重新估算,得到新结果。同大多数前人的工作相比,这一新结果认为太阳周围暗物质的质量密度要更大一些。这项工作已经发表在国际天文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于2010至2011年期间开展了M31、M33及其临近区域的背景类星体搜寻工作。通过对LAMOST性能测试和先导巡天取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中心工作人员霍志英等人在M31、M33及其临近区域约135平方度天区内新发现500多颗背景类星体,是目前我国天文学家利用自主设备在该天区发现的世界上数目最大的类星体样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