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理论语言学 >>> 比较语言学 >>> 历史比较语言学 类型比较语言学 双语对比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比较语言学 英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28 秒)
徐英,中共党员,教授,浙江省商务英语协会副会长、浙江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现为英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课程与专业建设、学科竞赛(含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与实验室建设、产学合作、继续教育等工作。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语言服务产业中心承办,《中国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和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协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标,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选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
经过学界同仁十余年披荆斩棘、辛勤耕耘,我国教育语言学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实践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理论上教育语言学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获得了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语用学等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实践上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将应用范围拓展到了教育话语、二语习得、外语教育、汉语教育、民族语言教育等各个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
在概念隐喻观照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具有普遍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转类现象,这体现了空间认知的基础性和在抽象认知中的重要性。描述整体维度的词隐喻映射最为广泛,表达同一类别空间义的词隐喻映射有共同的偏好,描述凸显维度的词隐喻映射域有比较强的对应关系,在隐喻映射的过程中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趋向主观化。英语中描述整体维度的两对词表现出不同的隐...
近日,在广西大学举办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全体会议上,我校网络教育学院作为秘书处的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原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信息技术辅助语言教学专业委员会,英文China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Association, 简写ChinaCALL)正式更名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ChinaCALL)。会上,我...
空间与时间普遍存在于世界,彼此的不同在于其在人类的不同语言结构要素、语法范畴及其所特有的划分与组合中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民族基于各自不同的时空观念与认知模式,在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表征方式。从语言表象上看,具有空间性特质的汉语和具有时间性特质的英语都在存在句中呈现出较为明显且稳定的空间倾向和时间倾向。本文结合王文斌提出的'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观点,以存在句为切入点,并以汉语的空...
2018年11月17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法律语言学研讨会开幕式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国内30余所高校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参会。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法连教授主持。开幕式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
2018年11月9日-11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英汉语研究与文化传播:跨学科,大视野,大翻译”。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来自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大会历时三天,与会代表围绕“语言对比与研究:理论与方法”“语言的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研究”“中国翻译理论存在的问题与前景”“翻译学博士的培养与成长”“实证研究对翻译理论发...
为积极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区域合作的意见》(教研司〔2006〕10号)的精神,大力培育博士、硕士学术新秀成长,同时为中青年博士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探索通过“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对...
已有不少研究探索空间语言与认知,但相关的汉英对比研究却比较稀缺。本文在Danziger(2010)四分参照系模式下对比研究汉英语篇中的空间参照系表达。结果表明,汉英空间参照系表达既有共性也有异性。主要共性为:两者都采用由"目标物"至"参照物"/"参照物"至"目标物"两种语序结构,都使用"绝对、相对、物本、直接"四种参照系描述空间物体位置。主要差异为:(1)"参照物先于目标物"的语序结构在汉语语料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界面为主要特征的跨学科研究发展十分迅猛,激活了一大批传统学科,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边缘学科。就外语专业而言,这种界面热潮尤以语言、文化、认知的三维互动最为突出。为及时交流界面研究的新成果和新信息,探索界面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路径,回应界面研究的新课题与新挑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定于2016年4月21—2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界面研究...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特殊被动句式,分析了特殊被动化现象——不及物动词、非动词或动宾结构谓语和间接受事主语被动句的规律和创新认知机制,具体涉及到被动构式的意义、扩展基础、认知机制和语义类型。通过心理空间的隐喻和转喻映射,概念整合形成了英汉特殊被动句式。英、汉语被动句式的主要差异在于,汉语被动句在语言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上整合的程度高于英语,即汉语异常谓语与主语整合出现于被动句的频率高于英语。
本文探索“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的问题,对汉英物性形容词隐喻拓展重合可能性展开预测研究,提出物性形容词内部一致性要素优先序列:体验>认知框架>形容词性质([+系词]与[-系词];[单音]与[多音];[动态]与[静态])>文化体验。同语言的同域形容词内部一致性越高,隐喻拓展相似性越大,两种不同语言的同域形容词,内部一致性各要素相似性越大,其隐喻拓展重合度越高,可译性越大,反之亦然。
有些英汉对比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重视语言内部的证据,二是不重视证据的系统性。此外,还缺少语言类型学的视野。本文以英汉名词和动词的对比为例,说明如何克服以上缺陷,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作者论证的观点是,跟印欧语“名动分立”不同,汉语的动词是包含在名词里的一个次类,叫“动态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讲,汉语是一种重视名词的语言。汉语“名动包含”的模式为人类语言词类系统的循环演变提供不可或...
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指在概念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内在的、连贯的、凝聚在一起的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进行语义描写。换言之,意义就是概念化的过程与结果。认知域可分为基本认知域与复杂认知域。本文重点考察汉语“的”字、以及英语’s所有格和“of”所有格等对认知域类成员进行形式标记的功能,同时也兼涉抽象的无标记形式(如定量化形容词以及名词直接修饰名词表达式等)。研究发现,一方面人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