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医学生物化学 酶1相关记录200条 . 查询时间(0.793 秒)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化学课件第三章 酶学。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s)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中常见的酶类,负责对蛋白质底物中的精氨酸进行甲基化。精氨酸甲基化是一种广泛的翻译后修饰方式,涉及RNA加工、转录调控、信号转导、DNA修复等多种细胞过程,并参与调节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PRMTs表达异常与肿瘤、病毒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
5-脂氧合酶-1(15-LOX-1)可将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分别代谢为13-羟基十八碳二烯酸和15-羟基二十碳四烷酸。15-LOX-1及其代谢产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5-LOX-1在机体内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量和酶活性受其基因结构、细胞质Ca2+及自身自杀性灭活的调节;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其表达活性也不同。IL-4,IL-13,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及DNA甲基...
1905年人类首次在牛胰腺中发现DNA酶Ⅰ。目前已发现DNA酶Ⅰ存在6种编码蛋白的基因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内含子4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DNA酶Ⅰ不仅水解双链DNA,参与外源DNA的代谢、而且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染色质降解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肿瘤和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DNA酶Ⅰ是亲子鉴定及犯罪学鉴定良好的生化标志物,血清DNA酶Ⅰ活性升高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高敏感性的急性心肌缺血标志物、酶表型...
α烯醇化酶又称2-磷酸-D-甘油酸水解酶,它催化磷酸甘油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转化,是糖酵解过程的限速酶。一直以来均认为该酶是一个古老的、保守的、功能单一的蛋白,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酶的功能并不仅限于催化糖酵解反应,它还参与转录、凋亡的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从而在一些生物学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对蛋白稳定性的调控是调节细胞众多生理事件的重要机制,其介导的Smads降解对TGF-β/Smad通路起放大或减弱作用。由于Smad通路是将TGF-β超家族胞外信号传递到核内的主要通路,该通路的调控异常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又名蛋白基因产物9.5,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它除了去泛素化作用外,还具有泛素连接酶和稳定细胞内泛素单体的功能。UCH-L1通过泛素相关途径调节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并可能参与与之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最近UCH-L1的特异性底物的发现为探讨其作用的具体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在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以及机体主要脏器缺血再灌注后激活,参与休克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对休克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作为氧感受器,通过氧依赖性地催化缺氧诱导因子特定脯氨酸残基的羟基化反应,从而介导缺氧诱导因子的降解,在缺氧诱导因子转录活性的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在各种缺血缺氧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直接抑制其转录活性十分困难,因此深入研究其特异性的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调控可能为防治此类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七种黄酮类化合物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抑制作用的结构效应关系。
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性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
在梭曼抗体酶EP6可变区(EP6V)三维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自动柔性分子对接方法获得了PRCR-梭曼与EP6V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和相互作用能计算结果表明,氢键和静电作用在EP6V和PRCR-梭曼结合中起关键作用,抗体酶重链Asn 52和轻链Tyr 95在水解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在生理条件下水分子在水解过程中也将起重要作用.
目的 开发丰富又安全的人丁酰胆碱酯酶来源,并检测其解毒效率。方法 家蚕血淋巴液中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rhBChE)的纯化采用批量硫酸铵分段分离和普鲁卡因酰胺脂糖凝胶4B亲和层析技术。结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rhBChE从血淋巴液中的总收率为66%,酶比活性达715 mmol·min-1·g-1蛋白。rhBChE在-20℃含20%甘油及0.02% NaN3的10 mmol·L-1磷酸盐缓...
研究18 α-甘草酸(18 α-GA)对肝细胞主要细胞色素P450(CYP)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理. 采用“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加18 α-GA孵育,酶学测定CYP1A1 (7-乙氧基异噁唑O-脱乙基酶,EROD), CYP2E1(苯胺羟化酶,ANH)和CYP3A(红霉素N-脱甲基酶,ERD)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YP1A1,CYP2E1和CYP3A1...
观察粉防己碱对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影响. 采用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造成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 自术后第9周起按粉防己碱50 mg·kg-1, 依那普利6 mg·g-1灌胃给药, 每日1次, 连续8周.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肌球蛋白ATP酶活性. 结果表明左心室肥厚组心肌羟脯氨酸为(5.9±0.3)mg·g-1干重, 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3.6±...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