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化学 煤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16 秒)
以五彩湾煤镜质组、惰质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两种不同的体系,镜质组与惰质组无相互作用体系(A)和相互作用体系(B)。利用热重技术(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FT-IR),将两体系的热解固体产物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300~450℃,体系B的脂肪氢含量高于体系A,表明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发生了烷基自由基转移反应,芳氢的含量也是体系B多于体系A,这说明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同时发生了芳构化作用,随温度升高...
用355 nm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检测了煤焦油常温拉曼光谱;应用两种量子化学计算程序(Gaussian-DFT和ADF)模拟了占总量1%以上的15种煤焦油组分的拉曼光谱,模拟结果与实验光谱能较好匹配,并对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分析。研究表明,煤焦油组分主要由共轭六元环构成,其拉曼光谱特征谱带主要在1 660、1 420和1 265 cm-1附近,当共轭六元环成链式结构时,1 420 cm-1谱带特征明显;...
对煤液化产物进行溶剂的分级处理,采用集总的方法得到Ni-Mo-S/Al2O3催化神府煤液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了煤、前沥青烯、沥青烯和油气之间的相互转化,考虑了连串反应、平行反应和逆向转化以及结焦反应的影响,可以较好地模拟Ni-Mo-S/Al2O3催化神府煤液化过程。基于建立的Ni-Mo-S/Al2O3催化神府煤的动力学模型,求得神府煤催化液化的表观活化能为125~244 kJ/mol。通过对计...
以小型流化床为反应器、水蒸气为气化介质,在CaSO4氧载体中加入CaO颗粒进行煤气化—氧载体还原反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CaO改善了煤气化—CaSO4还原反应性能,提高了煤气化—CaSO4还原反应速率和CO2生成速率。但CaO添加剂的催化作用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减弱。900 ℃是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此温度下加入适量CaO(CaO/CaSO4物质的量比1.18),气态硫化物释放得到显著抑制,SO2和...
采用快速热解固定床在恒温热解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煤阶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的形貌和焦产率的规律,进而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非等温气化方法研究了煤焦、重油残渣焦及混合焦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煤与重油残渣共热解焦有明显的结块现象,但焦产率与理论值一致,表明共热解过程中两者没有相互作用。重油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较褐煤和烟煤的低,比无烟煤活性略高,重油残渣与褐煤和烟煤混合焦气化反应速率比计算值高,表明气...
增压O2/CO2燃烧是一种可高效分离回收CO2的新兴燃烧技术,其燃烧机理与常压空气、常压O2/CO2燃烧存在较大差异。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增压条件下总压、氧浓度、气氛及粒径等反应参数对美国烟煤和淮北无烟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煤的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增压O2/CO2气氛下,随着压力或氧浓度的增加,D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煤样整体燃烧速率加快。压力提升、氧浓度增加及煤粉...
对比研究了热态半焦(原位热解半焦)和冷态半焦(热解后温度降至常温的半焦)对煤焦油的催化裂解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热态煤半焦比冷态煤半焦具有更高的催化裂解焦油能力。当裂解温度为1 100 ℃,热解气体在热态半焦层中的停留时间为1.2 s时,催化裂解后燃气中焦油含量可降至100 mg/m3。BET分析结果表明,热态半焦比冷态半焦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发达的微孔结构。同时,在不可避免经历相对明显的...
研究了K2CO3催化剂及惰性担体对铁基氧载体煤化学链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CO3的添加可明显促进铁基氧载体与煤之间的反应速率,其原因可归结为从氧载体上迁移到煤颗粒上的K2CO3对煤-CO2气化步骤的催化作用(该步骤为整个还原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由于K2CO3本身的促熔效果及加入K2CO3后导致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现,K2CO3会增大铁基氧载体的烧结;不同惰性担体对铁基氧载体与煤的反...
王建国,研究员,1962年生。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同年考取本校研究生,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到太原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工作。1991年考入山西煤化所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作为洪堡学者,赴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合作研究,1998年回所工作。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历任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西煤化所副所长,现任实验室主任、山西...
徐 耀,研究员,1972年生。199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4-99年于山西煤化所工作,1999-2004年就读于山西煤化所物理化学专业,2004年获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溶胶-凝胶化学基础研究、激光光学薄膜制备及应用研究、纳米功能组装材料制备以及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在介孔材料和溶胶凝胶化学基础两个研究方向分别获2005年和2006年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
朱珍平,研究员,1964年生。1984年毕业于山西省吕梁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9–1992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2–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并于2000年获博士学位。2002–200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回煤化所工作,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的资助。现任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
谭猗生 研究员1962年生。1983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至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工作。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作为客座研究员、访问教授曾在东京农工大学、国立富山大学、日本大阪国立研究所从事C1化学研究工作。现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二导师、课题组长。
樊卫斌 研究员,1969年生。1991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工专业,同年考入本校研究生,1994获硕士学位。1998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之后赴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界面化学系表面化学与催化研究中心做博士后(Research Council of K.U. Leuven奖学金),2002-2006年以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身份先后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
韩怡卓 研究员,1964年生。198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96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1999-2001年作为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在日本国立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建刚 研究员,1973年生。1995年获山西师范大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毕业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现任研究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