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生物学相关记录651条 . 查询时间(1.609 秒)
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天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赵建新等合作,在珊瑚礁发育模式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整体环境科学》。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U-Th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测定南海北部涠洲岛约100个块状和枝状珊瑚样品,并对死亡年代和物种进行分析,揭示了近百年来珊瑚礁的演化历史,发现珊瑚大量死亡、珊瑚礁退化其实早在1950年左右就已经发生,远早于现代观测记录,并与人类世...
海洋与海洋生物圈的共同进化在塑造大气化学、气候系统的演变以及长期的星球宜居性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这种共同进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海洋生物泵,生物泵是指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有机碳转移到海洋内部和海洋沉积物中。其中,阳光照射的海洋表层水中的光合作用以及随后的颗粒有机物的下沉将大气中的碳转移到海洋内部和海底沉积物中,从而调节了海洋中的碳。
最近发表在BioEssays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解浮游动物的食性有可能大大提高科学家预测海洋碳储量和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逐年上升,在海洋和地球表面变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反过来又通过改变天气模式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各种各样的重大威胁,如海平面上升、强烈热浪、强风暴、生态系统崩溃和大范围饥荒。
近日,《细胞》子刊i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超伦课题组在深海无脊椎动物化能营养共生体的维持和互作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成果揭示了平端深海偏顶蛤鰓丝组织中非含菌细胞、含菌细胞以及共生菌在维持化能营养共生体的“微生态位”的功能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中心研究员李超伦课题组在Cell子刊i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关于深海无脊椎动物化能营养共生体维持和互作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Molecular analyses of the gill symbiosis of the bathymodiolin mussel Gigantidas platifrons。该研究揭示了平端深海偏顶蛤鰓丝组织中非含菌细胞、含菌细胞以...
近日,Cell子刊i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深海中心李超伦课题组在深海无脊椎动物化能营养共生体的维持和互作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Molecular analyses of the gill symbiosis of the bathymodiolin mussel Gigantidas platifrons”,揭示了平端深海偏顶蛤鰓丝组织中非含菌细胞、含菌细胞以及共生菌在维持化能营养...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李松海科研团队在PLoS ONE发表了题为Long-term and large-scal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soundscape in a tropical habitat of the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的研究论文。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9.038) 在线刊发了海洋所杨红生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mmed responses of different life-stages of the seagrass Ruppia sinensis to copper and cadmium exposure”。该研究解析了海草植物——中国川蔓草(...
近日,Science Immunology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免疫学研究新发现,并同期刊发了国际同行专家对该发现的焦点评论。细胞焦亡是一种gasdermin依赖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gasdermin介导的细胞焦亡研究仅限于脊椎动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首次在无脊椎动物珊瑚中发现gasdermin E(GSDME),其被cas...
2020年10月3日,深海所李松海科研团队与青岛华大研究团队合作,在期刊iScience (CELL子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Genome Reveals Insights into Chromosome Evolution and the Demography of a Vulnerable Species”的文章。物种演化是动物对生...
近日,据Essential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最近更新的数据显示,以上海海洋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于飞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海洋微塑料污染领域学术论文《Adsorption behavior of organic pollutants andmetals on micro/nanoplastic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2020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深海所组织了“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航次。由深海所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室与深海生物学研究室-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组联合研制的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器(ISMIFF),搭载“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在万米深渊连续四次进行原位大体积水体微生物分级过滤,分别进行原位RNA和形态固定。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海洋大学5门课程榜上有名。此次认定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入选课程具备了质量高、类型多样、参与范围广、示范效应强等显著特点。首批认定的5118...
香港大学30日宣布,该校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1月24日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环境而努力。双方将成立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联合实验室,以促进内地与香港在海洋及环境等领域的科研协作。据介绍,此次合作旨在为中科院海洋所和香港大学理学院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成立一个跨学科研究的策略性平台,在海洋科学范畴进行创新科学研究、推广学术交流及发展人才培训。研究焦点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气候变化...
2020年11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分子生物学与进化1区,5年IF 13.401)在线发表了海洋所刘进贤课题组关于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最新成果。该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基础,为生物复杂性状快速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认知,并对预测生物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进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