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国际动态 地球物理学 Science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148 秒)
2020年6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文章《序列地震图:核幔边界区域散射的全景图》称,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称为序列器(Sequencer)的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数千地震波沿着核幔边界的地震回波(echoes)特征,获得了整个太平洋区域地震波回波的全景视图,并且发现地球核幔边界存在比以前已知更广泛的异质结构,即存在异常密集的热岩区域。这些成果对于未来地球深部探测、板块构造运...
柯伊伯带小行星被认为是原地形成的星子,在后期巨行星轨道迁移事件中未受到严重扰动,因此它们记录了星云形成星子的详细过程,是揭示太阳系起源和早期演化这一基本科学问题的“钥匙”(Nesvorny, 2018)。2006年发射的 “新视野号”(New Horizons)于2019年1月飞至柯伊伯带,对编号为486958的小行星(Ultima Thule, 2014 MU69)开展了近距离探测,首次获得了柯...
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观测到了大量河流、湖泊和海洋留下的地质痕迹(图1)。这说明曾经的火星和地球一样,有大量的地表水和温湿的气候(Carr et al, 1987; Lasue et al., 2013)。但现在的火星气候寒冷干燥,失去了所有的地表液态水,只有两极干冰极盖区存在少部分冰和大气中存在少量水蒸气。火星曾经的湖泊海洋为什么会消失,那么多地表水去了哪里,地球会不会有一天也像火星一样失去所有的...
关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GOBE)的成因,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奥陶世动物群落和气候的变化与一颗直径约150 km的L型球粒陨石母体(LCPB)的裂解有关。而且,这次裂解也是地球过去30亿年来所记录的最大一次陨石裂解事件。中奥陶世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陨石颗粒(直径1-20 cm)就是这次陨石母体裂解的证据。另一种观点是从牙形石氧同位素古温度计的推算来揭示奥陶纪全球气候表现为一个不断趋冷的...
占据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是生命起源、繁衍与生息之地,同时也是决定地表温度,即气候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冷热状态,即温度变化影响着地表环境及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也影响着地球的生命演化。一般来讲,现代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到30℃之间,平均约为20℃。而对于古海洋,特别是寒武纪之前 (>5.4 Ga) 的地球早期海洋,它的温度却一直存在争议,估计从10℃到85℃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早期生命孕...
南极冰芯记录显示,冰期大气CO2浓度比间冰期平均低~90ppm(相当于~200Pg C),且CO2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Lüthi et al., 2008)(图1)。冰期消失的大气CO2去向何处?受哪些机制控制?这些问题一直是古气候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海洋碳库储量约为38000 Pg C(3.8×1019g C),相当于大气碳库的60多倍,通过海气交换,海洋生物量的变化以及海...
NASA researchers are presenting a wide range of science results at the 2009 fal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The meeting opens Dec. 14 and continues through Friday, Dec. 18, at the Mosc...
NASA is offe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test experiments in microgravity aboard NASA's "Weightless Wonder" aircraft.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