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 电子电路 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技术 微波技术 敏感电子学 微电子学 仿真技术 超导电子技术 电子元件与器件技术 电子束、离子束技术 红外与夜视技术 电子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技术 院士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0.277 秒)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神经形态类脑视觉硬件作为具有光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器件,是构建类脑视觉感知和实现超低功耗类脑存算的核心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及智慧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传统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通过将传感单元、...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弱的范德华作用,赋予其可溶加工和易柔性化的特点,在便携式和可植入式医疗监测设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超柔性、高皮肤共形性和优异空间分辨率的X射线探测器,有望与弯曲物体和运动实体系统集成,实现本征柔性和高灵敏的类皮肤X射线探测器。然而,基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X射线探测器件,在辐照下的稳定性以及图像分辨率较差,给该类器件的应用造成了巨大困扰。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发现。超导电子器件利用极端的手段获得极端的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量子信息、生物检测和军事国防等应用领域的发展。近日,吴培亨院士团队张蜡宝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制备过渡金属硫属族化合物(TMDs)纳米线的普适策略,通过拓扑化学转化原理成功制备出高质量超导纳米线,其超导电流和回滞电流的比值超过20。这项工作为研制新型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和相关超导器件...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高瞻远瞩,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报告在广大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以及其他主流媒体,热切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基础科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等专家学者的学习感悟。
2021年11月15日下午,应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余浩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维做客第296期南科大讲堂,带来题为《以柔性电子技术引领科技创新“开道超车”》的学术讲座。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余浩、助理教授林苑菁及众多师生参加活动。本次大讲堂由余浩教授主持。
近日,在“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上,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向叶恒强院士颁发了“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在电子显微学研究领域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以及对中国电镜事业发展壮大作出的卓越贡献。
近日,在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上,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颁发“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在电子显微学研究领域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以及对中国电镜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电子学家保铮院士逝世     电子学家  保铮  院士  逝世       < 2020/10/23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保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21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保铮,1927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同年留校任教,先后任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1984年至1992年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保铮,一生致...
2020年8月15日,中国电子学会在北京举行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领衔的“柔性电极的高效制备、功能调控及其储能器件”项目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为黄维和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马延文以及扬州大学庞欢、南京邮电大学程涛。本届科学技术奖共授予特等奖项目2项;一等奖授奖项目15项,其中:自然科学3项,技术发明5项,科技进步7项;以及二等奖项...
2020年6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在其官网公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单,共有52位学者当选(50位院士、2位国际院士),其中有3位清华校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系教授周运鸿(1978级本、1983级硕,机械系)和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电气与计算机系教授张晓平(1987级本,无线电电子学系;1992级博,电子系)当...
2020年6月12日,来自中科院、国网公司、南瑞集团、高校等8位超导和电力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院士专家组,对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与国家电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以及沈阳特变电工共同参与实施的国家电网科技项目“磁偏置高温超导限流器运行实验技术”进行了验收。项目各课题承担单位对该项目进行了总结与汇报,验收专家组重点考察了各课题研究内容的执行情况、取得成果的创新性、...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系的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课题组与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上海芯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多级流水异步事件驱动型芯片架构,将传统的周期性工作模式转变为异步事件驱动型工作模式,显著降低了物联网节点在“随机稀疏事件”场景下的功耗。课题组同时提出了时域屏蔽型阈值交叉模数转换器Level-CrossingADC(LC-ADC)技术,解决了“噪声误触发导...
当地时间2020年2月6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选举产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国际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等6位华人学者当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当选国际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成立于1964年,至今院士总数达到2309人,国际院士达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行的美国国家工程院年度会议上,新当选院士将正式获颁证书。
日前,中国科学院2019年外籍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以郝跃院士作为主推荐人,学校名誉教授M.Jamal Deen教授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M.Jamal Deen现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杰出教授、加拿大首席科学家,是国际公认的电子器件与系统噪声研究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在低频与射频噪声物理、光电传感与硅成像、柔性半导体与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他于2006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月4日17时10分,“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陈星弼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岁。陈星弼,1931年1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电机系,先后在厦门大学、南京工学院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开始在电子科技大学任教,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半导体界著名的超结结构(Super Junction)的发明人,该发明被称为“功率器件的新里程碑”。其美国发明专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