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 院士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0.194 秒)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神经形态类脑视觉硬件作为具有光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器件,是构建类脑视觉感知和实现超低功耗类脑存算的核心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及智慧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传统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通过将传感单元、...
氧化物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是多相催化剂中最为普遍且被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SMSI)以及载体表面缺陷(空位、台阶等)通常被认为是贵金属原子锚定在可还原氧化物(TiO2、CeO2)载体表面的关键因素。贺泓院士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李凯教授团队、香港城市大学曾晓成教授团队、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提出...
近日,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王建浦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环境友好型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一步旋涂法实现了大面积外延生长的高质量锡基钙钛矿薄膜,突破了传统外延方法在大面积器件制备方面的局限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刘杰研究员、李林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题为“Near-Infrared-II Fluorophore with Inverted Dependence of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as Potent Phototheranostics for Fluorescence Image-...
2023年7月23日上午,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应邀到访南京工业大学,并做客IAM星火大讲堂。报告在丁家桥校区科技D楼1903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IAM学科带头人黄维,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领导班子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同时提供线上参会通道。报告会由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院长陈永华教授主持。
遵循内心坚持的“原创”精神,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带领团队自行研制了一系列科学仪器,并在化学动力学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科研成果。
2021年4月12日上午,安徽省召开2020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推进会,会议公布了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员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杜江峰院士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共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全省共9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高瞻远瞩,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报告在广大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以及其他主流媒体,热切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基础科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等专家学者的学习感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9月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推出“领航中国”系列节目,聚焦十年来中国科技企业及科研实验室的创新发展之路,CAAI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负责人戴琼海院士接受了采访。
记者日前从上海理工大学获悉,上海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顾敏院士获国际OPTICA光学学会2022年埃米特·诺尔曼·利思奖章,用以表彰其在纳米光学信息技术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伴随着物体识别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然而,导致短时记忆损伤的神经环路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2022年2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骆清铭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Acetylcholine deficiency disrupts extratelencephalic projection neurons in...
2021年11月3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在官方网站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骊珠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化学科学领域唯一入选的中国科学家。
光学显微技术在生物领域中是一个重要工具,借助这一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在活体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各种生物尺度信息。然而,衍射极限限制了传统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使得细胞内纳米尺度(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物体无法进行光学成像。
日前,陕西省政府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西安光机所侯洵院士等三人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带领环境光学团队编写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环境光学与技术》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展现了刘文清院士团队在当前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的若干前沿进展中积累总结,以及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及其应用方面的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