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露相关记录82条 . 查询时间(0.024 秒)
“历来被认为只在我国西南偏远地区分布的黑松露,今年在我国华北首次发现批量分布。”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教授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披露,这是迄今为止,有商业化价值、批量发现最北的黑松露地理分布地域。该批黑松露是在“北京附近、京津冀一带”被发现的。刘培贵介绍说,被发现时,块菌(松露的学称)尚未成熟,但所发现的标本经形态解剖学分类特征和DNA序列分析鉴定,确认是更接近“台湾块菌”的一种。
2016年12月8日,上海博物馆发布了最新一轮青龙镇考古发掘成果,青龙镇曾经的地标性建筑隆平寺塔的塔基位置得以确认。考古人员还打开了塔底地宫,探明了地宫结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证据。这也是上海城市历史的重要发现,是实证千年上海城镇发展的宝贵资料。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贵等人主编的《中国的块菌(松露)》正式出版发行。自古以来,块菌(Truffle)披着神秘的面纱,带着诱人的魅力,像神话传说中的灵丹妙药,令人兴奋异常,备受全球富豪及皇宫贵族们的追捧和生物学家们的关注,也被美食家和大厨们所推崇,津津乐道。在我国及全球华人交流中,块菌在商业贸易中常被称为“松露”。我国食药用真菌文化历史悠久,历代本草都不乏菌类的记载;但记载与块...
裸露石体在很多生态系统中非常普遍,它们一直被看作是生态系统中的负面成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的硕士研究生王电杰在导师沈有信的指导下,在云南石林的喀斯特露石(石牙)上安装水分收集装置,收集并测量降落到石体表面的水分(输入)和从石体表面径流输出到邻近土壤斑块的水分(输出)后发现,露石在将大量的水分再分配给邻近的土壤斑块中扮演了积极作用。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在开县姚家坝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一批重要的商周遗存,灰坑、柱洞、灶、窑等遗迹露出“真容”,随之出土的还有种类丰富的陶器。考古专家表示,这是该区域古代早期制陶遗存的首次发现,由于该遗址的文化堆积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初步推测或为开州(开县的古地名)文明的发源地。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张家口阳原县,以其约2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世界罕见的160多处旧石器遗址、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和举世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闻名于世,是目前唯一能与东非奥杜维峡谷媲美、对“非洲单一起源论”提出挑战的世界级人类文化宝库,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2013年我省在阳原正式启动“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泥河湾人类起源、地质及环境背景研究”项目,如今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已经完成,今年将...
备受关注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十里铺北遗址考古有了最新进展,一段筑造于约三千八百年前的夯土墙“浮出水面”。5月27日,在位于临商路定陶仿山段西侧的十里铺北遗址考古现场看到,随着发掘工作逐步深入,该遗址地下一座曾存在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古城墙仿佛正在揭开“神秘面纱”。
记者2015年1月24日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获悉,广西考古工作者历时3年,近日初步完成了广西桂林靖江王陵陵园建筑基址考古发掘清理工作,田野工作基本完成,取得一批重要发现。靖江王陵是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古称)的历代诸王的陵园,也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位于桂林市东郊尧山西麓,距市区约5公里,别称“靖江王十一陵”,与北京的十三陵齐名。
“民以食为天”“广积粮”是自古以来任何政权存续的头等大事。隋代是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大型国家粮仓建设的高峰时期。《隋书•食货志》记载: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
2014年CNS—DSM专项科研基金招标工作从2014年3月下旬开始至7月10日结束,共收到来自22个省市地区的项目申请书83份,有效申请62份。2014年的资助方向为老年营养研究(不含产品开发性研究),收到的62份有效申请项目包含Meta分析18项;与维生素相关研究16项;与PM2.5及空气污染相关研究15项;与植物化合物或Omega-3脂肪酸相关研究13项。
近日,在宜宾高庄桥附近的成贵高铁施工现场发现了四个疑似古墓的洞穴,其中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个人形陶俑。经宜宾市文管所初步判断,洞穴系东汉晚期的崖墓,距今已1800余年(本报曾报道)。昨日,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5名专家到达现场,正式开始对古墓进行清理挖掘工作。
57.5乘以63.5等于多少?2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给出精准答案。7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清华简第四辑整理报告在京发布,《算表》《筮法》《别卦》3篇传世文献露出真容。令人惊叹的是,《算表》可利用乘法交换律原理,快速计算100以内两个任意整数的乘积及包含特殊分数“半”的两位数乘法,被众多数学史专家认为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
记者2013年8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研发成功的“超导成像频谱仪”安装于青海德令哈观测站13.7米毫米波望远镜运行两年多来,在巡天观测领域已崭露头角,并获取一批重要初步成果。
法国黑松露是欧洲人趋之若鹜的美食,被称为餐桌上的“黑钻石”。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学家通过遗传学研究证实,产自云南的印度块菌(又称云南黑松露)为法国黑松露的“同胞姐妹”。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研究员课题组承担的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国际合作专项“中国块菌(松露)遗传多态性及其菌根组合和人工种植”项目近日顺利通过结题验收。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对我国10个省,其中云南省34个县进行了野外考察与标本采集。在采集大量标本的基础上,利用经典分类学与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完善了属下4个组的分类系统,纠正了一些物种名称的误用或混乱;确认在我国分布的块菌属种类41个种,其中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