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鸟兽、鼠害防治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鸟兽、鼠害防治相关记录213条 . 查询时间(0.397 秒)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和植保机构会商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农区鼠害呈中等发生(3级),农林、农牧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山区(半山区)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南繁育种基地等区域农区鼠害局部呈偏重发生(4级)趋势。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约3.17亿亩,重发面积约0.32亿亩,农舍鼠害发生约0.84亿户。其中,一类农作物病虫害褐家鼠随季节变化在农区与农田间迁移,种植业调整地...
杂草鼠害防控研究室,下设农田杂草防控和媒介动物防控2个课题组。现有在职职工13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5人以及其他科研辅助人员3人。 研究室针对华南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杂草、入侵有害生物和鼠害等问题开展研究,主持科技部国合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累计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发表论文近200篇,主编著...
为阐明驯化过程对季节性繁殖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性腺活性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技术从秋季(11月)至翌年春季(3月)对室内驯化1月、3年和10年的雌雄鼠粪便中的性激素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在11—12月非繁殖季节,驯化10年组雄鼠睾酮水平分别达到3年组和1月组的3.5倍和13.3倍,驯化10年组雌鼠雌二醇水平分别达到3年组和1月组的2.0倍和3.7倍,且差异均达到显著...
为探索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年度变化特点,本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的褐家鼠指名亚种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褐家鼠东北亚种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及世界其他褐家鼠种群的D-loop序列分析这2个褐家鼠地理种群间D-loop序列的遗传分化情况及系统进化关系,重点分析2008—2015年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D-loop单倍型的年度频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褐家鼠湛江种...
鸟撞防范是当前世界各地机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评估机场鸟类潜在的鸟撞风险,确定威胁性鸟类,有利于提高机场鸟撞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鸟撞压力巨大,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风险评估研究.通过2017年1月至6月的连续调查,共记录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飞行区鸟类9目19科32种,其平均飞行高度在1.08~50m之间.鸟撞风险分析结果显示,32种鸟类的风险函数值在0.03~0.80之间,其中,...
毒饵站是化学防鼠常用设施, 可以减少非靶标动物的误食风险。目前常用毒饵站容量小、毒饵易浪费、添加毒饵不便的缺点限制了其在东北地区的大规模应用。本研究针对东北农业环境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型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 在黑龙江了进行为期1年的防效试验, 并测试其作用范围。结果表明, 这种毒饵站每年毒饵用量2.8~3.8 kg, 鼠密度控制率可长期保持在75%以下; 其有效覆盖面积为1.1 hm2, 最佳防治...
2013年5-9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地研究贝奥不育剂、溴敌隆灭鼠剂对草原主要害鼠布氏田鼠的控制作用。通过早春一次性足量投饵(贝奥不育剂野外有效期30~60 d;溴敌隆灭鼠剂野外有效期30 d),按月铗捕调查的方法研究贝奥不育剂和溴敌隆杀鼠剂对该地布氏田鼠种群增长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5月不育剂组布氏田鼠的家系大小较杀鼠剂组的家系更大且差异显著(P<0.05),6月差异不显著,杀鼠剂...
初步研究了土壤中丙硫菌唑及代谢物硫酮菌唑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土壤中的消解情况。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0.3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丙硫菌唑和硫酮菌唑的平均回收率在7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7.8%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丙硫...
2015年6月、9月和12月在鄱阳湖湖滩草洲和滨湖农田进行了鼠类密度调查, 结果表明, 农田总捕获率为11.22%, 湖滩草洲总捕获率为3.98%, 其中水稻田鼠密度非常高, 6月、9月、12月合计捕获率分别为6.02%、16.73%和14.94%。尤其在本应该鼠密度较低的冬季, 恒湖垦殖场水稻田生境的鼠密度却高达33.54%, 说明目前鄱阳湖滨湖农田鼠密度已达较高水平, 其中优势鼠种黄毛鼠(Ra...
At the locality Čebovce we found damage on Asimina triloba cv. Prima and Corylus avellana, which is not a typical host plant. 20% of branches on the host plant Asimina triloba cv. Prima were dama...
布氏田鼠是我国内蒙古东部草原的主要害鼠之一,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特征。本研究于2013年采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繁殖盛期(6-7月)和末期(8月)的布氏田鼠, 比较了种群组成和繁殖器官的季节特点。结果表明, 从繁殖盛期到末期, 越冬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当年鼠比例逐渐上升。不同年龄、性别的布氏田鼠存在明显的繁殖状态上的差异:与当年出生个体相比, 越冬鼠参与繁殖时间长, 在整个繁殖期都参与繁殖,...
解淀粉芽孢杆菌LJ1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对瓜类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为了解LJ1菌株对动物及人的安全性,测定了该菌株发酵液对实验鼠的急性毒性,以及处理后小鼠体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及6种血相指标。结果发现:LJ1菌株发酵液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和对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均为"低毒"级(LD50>4 640 mg/kg); 处理3 d后,小鼠血清中...
为明确新化合物氟氧虫酰胺(ZJ3757)的杀虫活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毒力,得其LC50值分别为0.088、0.905和0.095 mg/L,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毒力相当。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氧虫酰胺悬浮剂(SC)在有效成分15 g/hm2剂量下对小...
为探索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的控制效果,在公主岭市玉米田设置捕鼠器与围栏进行害鼠控制试验。试验期间捕获褐家鼠、黑线仓鼠等害鼠共计94只,试验区鼠害控制效果达到86.6%,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3.92%。初步证明在玉米田应用该技术控制鼠害的可行性。
杂交瘤技术使鼠源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里程碑。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不足,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