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 >>> 中华玉文化研究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华玉文化研究相关记录5316条 . 查询时间(0.401 秒)
玉雕是一门历史悠久、贴近生活的传统工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扬州是我国玉雕发展最早、水平最高的地区,早在清代就有“和田玉扬州工”之说。比如,扬州玉雕的传统工艺——山子雕,在一块玉上,把山水人物栩栩如生地微缩雕刻出来,并且还有远近透视,其意之宏,其工之巧,放在世界上也能称得上人类文化的一个瑰宝。那么什么是玉雕工艺?有什么特点?其设计制作流程是什么呢?
玉有五德,仁,义,礼,智,信。君子比德如玉,是我们对玉的寄托和欣赏,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每当有新颖的玉雕题材出现时,人们总是不吝赞美,从料子的筛选到设计雕刻,都可以领会到设计师和雕刻师对玉石的情感和寄托。
当今的翡翠市场,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翡翠山水牌子,从之前追求完美高质量、色彩丰富的环境下,我们渐渐变成寻找少瑕疵的片料加工。这主要是因为,原产地的资源基本已经枯竭。由于价格居高不下等多方面因素,我们一些玉石雕刻大师只能发挥技艺与创造力,充分利用技术上的工艺,如利用巧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把一件有小裂痕、带点瑕疵的片料雕刻成如身临其境、意境吉祥的山水挂件。
翡翠文化传承至今,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外在美,更要注重它的内在美。翡翠作为中国玉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传承着中国玉文化传统观念,向世人讲述着古老的中国玉文化,展示着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之路。而雕刻翡翠,也成了一种时尚高雅的文化。
红山文化玉器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目前所知,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数量达300多件,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牛河梁遗址是迄今为止经过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数量最多的地点。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代表,辽西地区史前玉器的雕琢和使用达到过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对周邻地区玉器的发展也产生过深远影响。笔者曾经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进行过初步研究,根据随葬玉器种类和数量多寡及组合...
本书是一本探讨中国玉器时代形成背景、过程与分期、分区特征的专题性著作。它详尽地分析了中华大地第四纪以来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与中华民族先人形成、成长途径,以及在天时、地利与人智极优越的条件下,导致出现玉器时代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作者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玉器时代主要区域的考古学文化的玉器器型、特征以及古玉器作为一个伴随与推动时代前进的标志性物体的文化内涵。书中还探讨了我国不同地区相互间玉文化的关系与影响,...
青玉谷纹璧,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直径19.3厘米,好径6.1厘米,厚0.35厘米。传河南洛阳金村出土。青玉质,呈扁圆形,中间有孔,两面纹饰相同,皆满雕谷纹。
青玉龙首璜,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长9.2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1988年河南光山黄季佗父墓出土。体呈半环形,两端饰龙首,且连体。龙首张口,一面通身饰鸟兽纹,上下边沿有突脊,另一面光素。璜的两端各有一小孔可供穿绳系佩。春秋时期玉牌、玉佩类饰物在装饰纹样上体现了与青铜器相同的时代特征:龙首纹、蟠螭纹大量出现,在工艺技法上使用“阴线刻兼浮雕法”,艺术表现力大大优于商、西周时期的平面...
青玉琮,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6厘米,直径5厘米,内径3.8厘米.1986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1出土。体呈外方内圆状,中空,通体素面。根据先秦礼书的记载,琮被用于礼地,其造型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沟通。在葬玉中,琮则与璧一起被用于殓葬,构建灵魂升天的通道。
青玉戈,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长40.3厘米,宽8.6厘米,厚0.6厘米,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出土,锋尖锐,呈斜三角形。直援,两边刃薄,援略有中脊。内呈长方形,下角被削成斜边,内前端有一圆穿。
青玉戚,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长14.4厘米,宽13.3厘米,厚0.8厘米。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出土,体呈扁圆形,前端较窄,刃端阔而呈弧形。两侧斜边各有六个锯齿牙形装饰,中部有一穿孔。背面有一道切割痕迹。
青玉圭,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长6.3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1出土。体呈扁长条形,上端有等腰三角形锋,锋边与两侧边均磨出薄刃,近底端中部有一穿孔。
青玉矛,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长14.5厘米,宽5厘米。体呈柳叶状,身部双刃,锋尖利,骹部残缺,有孔。此矛雕琢规整,且通体磨光,应为礼仪用器。
青玉凤蝠如意,清,长42.7厘米。如意青玉质,如意头灵芝形,上饰蝙蝠衔符节,配以灵芝纹。柄部修长弯曲,拱面上浮雕凤纹和万年青等图案。《晋书》记载: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当时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搔痒。
河南博物院藏品:玉钺(图)     河南博物院  藏品  玉钺       < 2020/10/29
玉钺,春秋。长15.4厘米,上宽4厘米,下宽6.3厘米,厚0.8厘米。1988年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体略呈扁的长方形,上端窄,下端略宽并有圆弧刃。器身一面光素,另一面饰有一符号。器身两边饰有对称的齿牙。钺的上端有一单面钻孔。钺原本是一种工具和兵器,它是由斧演变而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很多遗址中就有发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变成了礼仪中的权杖之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