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治疗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肿瘤治疗学相关记录4790条 . 查询时间(1.633 秒)
食管癌是一种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恶性肿瘤,从伊朗北部经中亚到我国中北部为全球高危地区。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太行山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江苏苏北等),在病理分型上主要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当前,ESCC的治疗主要以外科食管切除术联合放化疗为主,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较差,预后转归也很不理想,5年生存率在15%-20%之...
光动力治疗因其无创、可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显著优点,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靶向治疗模式。光敏化过程涉及光敏剂对氧分子的光激活反应,然而实体肿瘤的乏氧环境严重限制了传统有机光敏剂的疗效。金属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是理想的新一代光敏剂,近些年,铱光敏剂被发现可以应用于乏氧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本文总结了近些年金属铱配合物应用于乏氧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同时介绍了基于铱配合物的乏氧纳米复合体系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乳腺外科陆劲松主任团队首次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家族史评分(Neo-Family History Score,NeoFHS)系统,发现其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含铂化疗敏感性的一种新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同时还提示,肿瘤的家族史在新辅助化疗中可能扮演双刃剑的角色,既可提示乳腺癌细胞对含铂化疗的敏感性,又可提示化疗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提高部分器官脏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
2021年9月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消化道权威期刊《肠道》(《Gut》)在线发表了题为《循环肿瘤DNA基因组在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异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峰教授、黄酉生硕士、吴灏祥医师、王梓贤主治医师和金颖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民以食为天”。饮食方式关乎机体能量摄取,更是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饮食干预和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相结合能够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裨益。因此,深入挖掘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对于实现精准治疗非常有必要。SIRT7广泛参与细胞能量代谢活动,业已发现其在能量应激下受到多种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调节细胞存活。然而,在energy stress和oncogenic stress耦合的肿瘤...
在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汇报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REGOTORI研究。作为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的免疫治疗(PD-1单抗)联合靶向治疗(瑞戈非尼)在微卫星稳定或低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CELL子刊《CellReportsMedicine》,徐瑞华教授为通讯作者,王峰主任医师、何明明主治医师、姚逸尘博...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玉峰、李昊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杂志在线发表,揭示了外泌体来源的微小RNA在儿童髓母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作用机制,为儿童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深圳大学医学部裴新海教授和白凤教授研究团队2021年7月13日在《Theranostics》(IF: 11.556)发表了题为“GATA3 functions downstream of BRCA1 to suppress EMT in breast cancer”的原创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阐明BRCA1通过抑制转录因子GATA3的启动子甲基化而维持GATA3表达,限制癌细胞上皮间质转换(EMT)...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脑恶性胚胎性肿瘤,世界范围的发病率为每年5.07-6.8/10万人,是引起儿童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针对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是一种联合治疗的策略,手术为主,综合放疗以及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作为辅助治疗。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理极其复杂,涉及表观遗传学、胚胎发育学等多个方面,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导致总体治疗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肝素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目前主要作为抗凝剂应用于临床。肝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而基于肝素此项功能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亦被广泛研究。在这类药物传递系统中,肝素一方面可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抑瘤效果,同时亦可发挥自身的抗肿瘤转移功能,使药物及载体协同作用。基于肝素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机理及肝素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围绕相关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纳米结构在应对癌症等具有复杂病理环境和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方面日益显示出独特优势。基于生物分子的纳米结构具有多种天然的生物功能,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超分子属性、靶向性、响应性和可编程性等特征为智能纳米药物的精准构筑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21年5月17日,由中肿牵头联合复肿和浙二组成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肿瘤学知名期刊《血液学与肿瘤学》在线发表题为《术后循环肿瘤DNA可作为II/III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链接阅读原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王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丁克峰教授共同开展了这项多中心研究,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陈功教授(中肿)、...
重离子治癌中的点扫描治疗是一种精确的放疗方法,点扫描治疗的过程就是扫描电源快速实时改变电流的过程。点扫描束流位置控制的精度取决于扫描电源的重复性和模型参数的稳定性,但点扫描中位置电流的变化快、幅值小,且容易被噪声淹没,使得治疗终端远程精确获取这种扫描动态电流存在一定的难度。为快速分析和优化点扫描位置电流的精度和重复性,基于Xilinx公司的新一代可扩展处理系统Zynq-7000SoCx平台,结合高...
光热疗(PTT)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研究者常常将光热剂和药物负载在载体上同时进行肿瘤的光热疗和化疗,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该领域受到了持续的关注。目前PTT具有治疗速度快、治疗效果明显的优点,但也存在光热剂肿瘤组织分布不均、治疗时间短和无法完全抑制肿瘤复发的缺点。纳米载体化疗由于载体材料的限制,存在载药量低、药物比例不可调、疗效单一、耐药等缺点,有时光热还会破坏化疗药物。因此PTT/...
利用BRAF抑制剂威罗菲尼治疗携带BRAF基因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Melanoma)是近年来癌症靶向治疗领域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但治疗过程中病人很快出现耐药现象,极大的限制了威罗菲尼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因此研究黑色素瘤对威罗菲尼的耐药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延缓耐药性发生的治疗手段具有重大的科学及临床意义。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刘健康教授团队和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