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控制科学与技术 >>> 机器人控制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机器人控制相关记录2565条 . 查询时间(6.817 秒)
为更好地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改进蝙蝠算法的寻优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提出了一种具有反向学习和正切随机探索机制的蝙蝠算法.在全局搜索阶段的位置更新中引入动态扰动系数,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在局部搜索阶段,融入正切随机探索机制,增强算法局部寻优的策略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极值.同时,加入反向学习选择策略,进一步平衡蝙蝠种群多样性和算法局部开采能力,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
陈章位教授,男,1965年3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科仪系,1995年获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和控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机床与液压》编委;负责起草国家标准3项,拥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先后主持各类项目百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2017年-20...
本文借鉴“雁阵效应”,研究了扑翼飞行机器人高效集群编队飞行问题.通过对“V”字雁阵的分析得知,当前排大雁(简称头雁)和后排大雁(简称从雁)保持某一合适的相对位置偏移时,后排大雁可有效利用前排大雁挥翅产生的上洗涡流,从而节省体能;并且,雁阵通过阵型的变换,可以实现能量整体消耗的均衡性,确保长航时飞行.仿照该“雁阵效应”,分析得出耗能最少的扑翼飞行机器人集群阵型排布方式,并设计了阵型变换机制,实现集群...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而设立的专业,是融合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工科专业,国家出台了大量支持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机器人也是四川省“5+1”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动的核心领域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实验实践条件,与富士康联合建有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成工富创,拥有ABB双臂机器人、UR机器人、工业...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单元,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四川省“5+1”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大量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服务四川乃至全国智能制造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本专业是教育部重点打造的“新工科”专业,涉及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涵盖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实践培养基地、智能制...
集群是鱼类生物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定编队的集群运动可以显著提高鱼群的游动效率.鱼集群游动节能机理的研究为机器人集群编队设计和控制提供启发与帮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鱼集群游动节能机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方法分为鱼群观察分析法、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法和实验装置研究法,并基于此对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列举了鱼集群游动节能机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针对移动机器人环境认知问题,受老鼠海马体位置细胞在特定位置放电的启发,构建动态增减位置细胞认知地图模型(Dynamic growing and pruning place cells-based cognitive map model,DGP-PCCMM),使机器人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自组织构建认知地图,进行环境认知.初始时刻,认知地图由初始点处激活的位置细胞构成;随着与环境的交互,逐渐得到不同位...
1980年4月初至5月中旬,由蒋新松带队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长春光机所、海洋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海洋机器人需求调查,拉开了中国水下机器人研究的序幕。1982年8月,“智能机器在海洋中的应用(‘海人’一号试验样机)”被列为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1987年8月,“海人”一号完成鉴定,标志着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正式诞生。
针对结构固定认知模型中存在的学习浪费与计算浪费问题,在具有内发动机机制的感知行动认知模型基础上,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特性,借鉴潜在动作原理,建立起一种具有发育机制的感知行动认知模型D-SSCM(Development-sensorimotor cognitive model),具体为一个14元组,包含离散学习时间集、内部可感知离散状态集、可输出动作集、有效输出动作空间集、潜在动作关系集、可输出动作...
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界发展的大趋势,更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指引方向。传统的机器人,本质上仍然是机电系统,提升感知和驱动等能力仍是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通过对自然界的研究发现,生物体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变进化,具有机电系统难以比拟的优势。例如,被蒙上眼睛的响尾蛇依然可以精准捕获猎物,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能通过蛋白质的折叠和离子通道的触发感知红外线。响尾蛇颊窝面积只有1平方毫米,却能觉察环境中0....
足式爬行机器人对复杂地形环境有着高度的适应性,在灾害救援、军事侦察、星球探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足式爬行机器人发展以来,解决腿部串并联机构的强耦合性问题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动控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仿生与否分两类综述近十年国内外研制的足式爬行机器人的结构与性能特点;从灵巧机械机构创新设计、稳定性标定技术、爬行步态规划与运动控制和机器人感知技术4个方面介绍足式爬行机器人研究的关...
早在1948年,维纳在其著作《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提出“控制论”概念时,强调了对生命与机器统一的控制规律,提出了两大类控制对象,即无生命的机器和有生命的动物。大半个世纪以来,在机器控制领域,人类已逐渐形成较为完备且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技术体系,当前生物学、医学和智能技术的进步,使对生物体的干预和控制成为可能。智能技术与生命、健康和医学的交叉将是自动化学科发展重大机遇。以健康、...
机器人已被日趋广泛的应用于国防救援、智能制造、医疗康复等方面。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对打造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学者王天然院士、郑南宁院士、丁汉院士等共同倡导提出了共融机器人这一新概念、新方向,作为我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最新代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机器人学者的创新积极性。共融机器人(Coexisting-Cooperative-Cognitive Robo...
建筑业是我国的国民支柱产业之一,但却长期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危险性高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渐突出。建造的机器人化是应对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各类建筑及工程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Robot,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英文缩写TCR_CAA)由蒋新松院士牵头于1985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创建,张钹、谈大龙、张启先等17位学者参加。如今已发展壮大为由中科院和工程院20余位院士支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180多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组成的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