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 军事医学 特种医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相关记录144条 . 查询时间(0.318 秒)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春晖计划)主办、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侨联、英国陕西同乡会协办的“英国华人高级学者团陕西交流访问”西北工业大学站的学术交流会于7月15日在长安校区数字化大楼第五会议室举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傅莉、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富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代富平、理学院副院长张秋禹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促进在英华人高级学者与陕西省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帮助陕西高校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经中央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授予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等10个团队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王过中等28名同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授予丁列明等254名同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国科协、科技...
本报讯 (记者邢生祥 通讯员陈芃) 2017年3月25日,由青海大学创办的我国首个高原医学“国字号”专业刊物——《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在西宁首发。该刊成为国际第二种高原医学专业期刊、我国首个高原医学“国字号”专业期刊。
日前,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化学学院李越湘(“能源”类榜单)、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闵卫平(“医学”类榜单)、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榕生(“农业和生物科学”类榜单)教授入选。在2014、2015年度,李越湘、闵卫平和阮榕生三人亦入选该榜单。“2016年中国高被引...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在2017年1月9日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该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松,国际禁化武组织(OPCW)环境样品和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主任谢剑炜领衔的“防化特效药物与医学防护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首个埃博拉疫苗研制工作第一完成人、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领衔的“抗病毒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项目,获...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薄膜“生长性”损伤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提出面向凹坑型缺陷的“缝合”技术,以及基于电子束双源共蒸的渐变界面多层膜技术,并通过实验证明能大幅度提高抗激光损伤阈值。
近日,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我国首部高原医学全国规划教材《高原医学》在西宁首发。世界著名高原医学学者皮特·哈盖特及国家高原医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范明教授为本教材撰写序言。这项由西藏大学和青海大学共同编写的教材的出版,填补了世界高原医学专用教材的空白。
1977年10月的一个周六晚上,当两名17岁女孩从一条附近的街道消失时,Lorna Dawson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宿舍里学习。当晚,这两名年轻人在和朋友泡酒吧。消失前,她们在一家名为“世界尽头”的古老苏格兰酒馆中逗留。警察记得看见有两个男人和她们在一起。第二天,两名女孩分别死在相距8公里的地方:一个死在海滩上,另一个死在相隔很远的麦田中。她们都被强奸、殴打并且最终被勒死。尽管在全英展开追捕,但警...
2014年9月7日3时11分,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黄祖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黄祖洽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教育家,曾任原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所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副所长、原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7000米级深海机械手近日在无锡进行了整机压力试验,试验指标均达到7000米设计要求。
《求是》杂志2014年第一期刊载我院贺福初院长、高福锁政委署名文章《生物安全:国防战略制高点》。
2013年12月13日上午,应国际实验室张珽研究员邀请,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高志贤研究员来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访问期间举行了高志贤客座研究员的受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高志贤研究员作了题为“863环境监测、环境健康保障技术进展及思考”的精彩报告。报告由张珽研究员主持,苏州纳米所所长杨辉出席报告并为高志贤研究员颁发了客座研究员聘书。相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2013年6月16日晚在媒体通气会上宣布,“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17日将进行首潜,这个潜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试验。 据“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胡震介绍,17日6时工作人员就将开始准备,9时各就各位准备下潜。整个潜次大约需要7小时,下潜和上浮各1小时,水下作业4小时,布放和回收约1小时,16时左右回收潜水器,下潜深度将超...
2013年6月5日下午14时,“向阳红09”船缓缓驶离青岛市母港,前往江苏江阴,在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于本月10日正式起航,前往南海和太平洋执行“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2013年5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月将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此航次将有科学家随潜水器下潜,这是“蛟龙”号首次搭乘科学家下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