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辐射物理与技术相关记录108条 . 查询时间(1.984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汪毓明教授领导的日地物理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范艾伦探测器高分辨率数据,首次证实了全球范围内超低频波对辐射带高能电子的径向扩散加速过程。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近日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2015年11月17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堆工所在京召开了“2015年度科技成果鉴定会”,先后有“国产压力容器辐照性能及评估技术”等四个项目成功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由阮可强院士、周邦新院士和来自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环保部核安全中心、国防科工局核技术支持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的专家组成。
空间环境包含空间粒子辐射、微重力等多种极端环境条件,它们会对进入太空的人和其它生物产生影响。辐射旁效应是空间辐射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间辐射风险评估和防护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辐射旁效应的研究主要基于地面常态重力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其在真实空间环境中的表现尚不清楚。
近日,空间中心杨晓超副研究员、朱光武研究员和孙越强研究员等人,应用风云一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空间环境探测室自主研制)获得的高能电子探测数据及相关国外数据,细致研究了一次罕见的长寿命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研究发现多种加速机制复合作用激发强烈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行星际环境变化以及磁层/等离子体层对行星际环境变化的响应决定地球外辐射带的动态演化。该结果发表于American Geophysical Un...
近日,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产30万千瓦压力容器辐照监督检验及辐照脆化状态评估”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针对我国出口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国产30万千瓦压力容器完成了两个剂量下的监督检验工作以及相应的冷却剂温度-压力限值曲线的修订,对压力容器的服役老化行为及状态进行了分析评估,为该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数据及技术支持。测试条件满足辐照后性能检测要求,测试方法符合...
接科技部国科发计[2013]405号文件通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这是我校在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
Nature新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于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辐射医学研究室科研人员在电离辐射引起的线粒体DNA非随机性损伤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全面解析了电离辐射对线粒体DNA全序列所造成的区域性损伤,发现这种损伤存在非随机性。随后又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了电离辐射造成线粒体DNA非随机损伤的内在机理。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0月11日表示,在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的积水中放入小型照相机调查水底部情况的结果显示:未见大型破损和异常,未确认有熔化后掉落的燃料。东电公布了10日拍摄的水中影像,从中能看到变色的建造物。放入检测器调查后发现,辐射最高达每小时11.1希沃特。人持续暴露在该辐射值下1小时,就极有可能死亡。东电就水底部调查结果表示:“安全壳底部似有生锈物质沉积。水并不...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副研究员丁国强博士利用美国RXTE观测数据,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教授等合作,分析了中子星X射线双星XTE J1701-462的能谱。从能谱拟合结果分析了吸积盘的结构及演化,来研究硬X射线辐射规律及辐射起源。从磁球和吸积盘的相互作用估计中子星表面磁场强度,估计出的磁场强度介于两类低质量中子星X射线双星中子星表面磁场强度之间,从而提出非磁场的演变,而是吸积率的演变导致中...
记者从中国核学会获悉,我国辐射加工技术专家王传祯日前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辐射加工大会上,被授予该领域的最高奖项劳伦斯奖。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国内首个低温可充气真空辐射系统由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硅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一室)研制成功。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辐射效应组与日本顺天堂大学以及NIRS科研人员合作开展了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揭示了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新机制,可能对肿瘤辐射敏感性及肿瘤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2月16-17日,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会同基础科学局对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承担的“储存环空调系统改造”等七个中科院重大科学装置维修改造项目进行验收。项目验收会在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举行,项目验收专家组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物理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办公厅档案处、院计划财务局预算处等专家组成。
同步辐射X射线纳米三维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损三维成像、高穿透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近年来各国同步辐射优先发展的先进实验技术,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地质科学等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教育部“985工程”二期设项目资助下,建成了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空间分辨的X射线成像实验站。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俞书宏教授、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蟹状星云脉冲星所发出的射电脉冲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存在持续周期极短的次级脉冲。这将有助于理解脉冲星射电辐射的来源。  脉冲星是死亡恒星核心坍缩成中子星并磁化之后产生的,它迅速自转的同时,从两极发出射电波,波束有规律地不断扫过地球,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就是按特定周期产生的脉冲。由于非常有规律,1967年首次被发现时,这种脉冲曾被误认为是外星智慧生命发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